光久久停留在那些地名和数字上:万吨粮食、千吨冻肉、海量药品、布匹、工业品……还有那涵盖关键领域的技术资料。规模之大,针对性之强,效率之高,远超他的预期。
他缓缓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办公室内的一切,身影在澄澈的秋阳下拉得很长。!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窗外,是沐浴在阳光下、焕发着新生的京都城廓。
元帅久久不语。
他当然明白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这绝非简单的雪中送炭。这是一份来自血脉深处、跨越了浩瀚重洋的、强大到令人心悸的无声支持!是远在南洋的女婿石松、坐镇加勒比的长子叶大少、以及穿梭于东南亚与京都之间、掌控着“影卫”的二女儿叶英,调动了他们所能掌控的庞大资源网络,以近乎神迹般的速度和精准度,送来的“定鼎之礼”!
这份厚礼的分量,重逾泰山。它将在新生政权最脆弱、最需要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取民心的初始阶段,迅速稳定社会、保障民生、恢复生产。它堵住了所有可能的质疑之口,为新政权的稳固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饥者有食,病者得药,百业待兴之际有了重启的“火种”……当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惠及千家万户,当人们得知这些物资是在“叶帅”掌舵后如同天降般迅速抵达,其带来的民心凝聚力和对叶帅个人的崇敬,将是无可估量的!
这份无声的支持,如同最深沉的海流,将他叶老帅个人的威望与这个新生国家的命运,更加紧密、更加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它将他推向了个人声望的绝对顶峰,一个近乎被神话的高度。“定海神针”的形象,不仅在于他力挽狂澜的胆魄,更在于他背后仿佛有着“天命”所归的磅礴气运,能为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他知道,这是他的儿女们,是他那位深不可测的女婿石松,在万里之外,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他铸就的又一道不朽丰碑。一道以万吨物资和核心技术为基石,以血脉亲情为粘合剂,深深嵌入共和国新生基座之中的丰碑。这道丰碑无声,却足以响彻青史。
叶老帅深邃的目光望向南方遥远的天际线,那里是海洋的方向。良久,他轻轻地、几乎微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那叹息中,蕴含着无比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沉重,更有一种肩负着这份厚望与重托的、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京都。
持续多日的阴霾终于被彻底涤荡一空,天空呈现出一种久违的、纯净无瑕的湛蓝,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古老的城郭之上。阳光金灿灿地泼洒下来,带着深秋特有的清冽与明亮,将叶老帅居所简朴而庄重的庭院照得透亮。
叶老帅习惯性地早起。他推开书房那扇厚重的雕花木窗,清冽的空气带着霜菊的冷香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庭院角落里,几株经过霜打的菊花,非但没有凋零,反而在晨光中傲然挺立,绽放出比以往更加浓烈、更加耀眼的金黄与深紫,花瓣上凝结的细微霜粒,在阳光下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这怒放的霜菊,仿佛正是这劫后重生、愈挫弥坚的时代的绝佳写照。
书房内,老式收音机里传出播音员清晰而充满希望的声音,正播报着最新的动态:
“……各地生产秩序正在迅速恢复,广大工人同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上层领导号召,要抓住有利时机,整顿各条战线……”
“……另据港口部门消息,在海外爱国侨胞及国际友好组织的大力支持下,首批大宗民生物资,包括粮食、药品等,己于日前顺利抵达我沿海主要港口,将有效缓解部分地区物资供应压力,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播音员的声音平稳,将“海外爱国侨胞及国际友好组织”这几个字眼一带而过,仿佛只是一则寻常的援助消息。但听在叶老帅耳中,却字字千钧。他深邃的目光望向南方,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碧波之上劈波斩浪的钢铁船队。窗台上的霜菊在晨风中微微摇曳,映衬着他沉静如渊的面容。破晓后的道路依然漫长,但这晨曦,己然刺破黑暗,带来了无可置疑的希望。
与此同时,南中国海。
浩瀚无垠的碧蓝海面上,一轮红日正磅礴跃出海平面,将万顷波涛染成一片碎金。在这壮丽的晨光中,一支规模空前庞大的船队,正以坚定的姿态,犁开深蓝色的航道,向着北方大陆的海岸线全速前进。
船队的主体,是数十艘吃水极深的万吨级货轮。它们庞大而沉稳,如同移动的钢铁岛屿。船艏劈开白色的浪花,在身后留下长长的航迹。高耸的桅杆顶端,一面面独特的旗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