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科举状元郎,光宗耀祖 > 第52章 松江府通判!正六品!还加翰林院修撰衔!

第52章 松江府通判!正六品!还加翰林院修撰衔!

闪过一丝不易察可的精光,他沉默了片刻,忽然抚掌笑道:“好!说得好!”

“方进,你这番见解,确有与众不同之处。”

“既有胆识,又有章法。朕心甚慰!”

他转向身边的几位大学士,笑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首辅张大学士微微躬身,道:“方状元此论,虽略显年轻气盛,但其忧国之心,求变之意,可见一斑。”

“其中‘循序渐进,以观成效’之说,亦不失为稳妥之见。”

其他几位大学士也纷纷点头附和,对方进的回答表示赞赏。

方进心中暗松一口气,知道自己这一关,算是初步通过了。

皇帝又对方进问道:“朕看你履历,家境贫寒,出身青河。”

“此番衣锦还乡,有何打算?若让你外放地方,你可愿意?”

这,才是真正的恩旨来了!

通常状元都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或编修的清贵之职,留在京城,作为储相之才培养。

但皇帝此问,显然是另有深意。

方进心中早己有所准备,他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臣出身寒微,深知百姓疾苦。”

“若能外放地方,亲身体察民情,为一方百姓做些实事,积累历练,臣自然万分愿意!”

“只是,”他话锋一转,眼中露出一丝孺慕之情,“臣父母年迈,多年来为臣读书备考,操劳甚巨。”

“臣离家日久,心中甚是牵挂。”

“若陛下恩典,能将臣外放至家乡江南左近,臣便能于公务之余,略尽人子之孝,亦能更好地将所学用于桑梓,报效陛下知遇之恩。”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既表达了为民做事的决心,又点明了对父母的孝心,更暗示了自己对江南事务的熟悉。

可谓是一举三得,滴水不漏。

皇帝闻言,哈哈大笑:“好一个孝子!好一个能臣!”

“你既有此心,朕便成全你!”

他沉吟片刻,对吏部尚书道:“吏部,方进此番高中状元,才学品行皆属上佳。”

“朕意,可擢其为江南松江府通判,加翰林院修撰衔,正六品。卿以为如何?”

松江府通判!正六品!还加翰林院修撰衔!

这个任命,让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松江府,乃江南最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地位极其重要。

虽然目前海禁严格。

而通判是知府的副手,掌管粮运、水利、诉讼等要务,是真正的实权职位。

而且,正六品。

对于一个初入仕途的新科状元来说,己经是极高的起点了!

寻常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也不过是从六品。

更难得的是,还加了“翰林院修撰衔”!

这意味着方进虽然外放,但身份上依旧是翰林,是“储相”。

将来回调京城,升迁之路会比普通外放官员顺畅得多!

这简首是皇恩浩荡,圣眷优渥到了极点!

吏部尚书连忙出列领旨:“陛下圣明!臣遵旨!”

方进更是激动得无以覆加。

他再次跪倒在地,声音哽咽道:“臣方进,叩谢陛下天恩!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负圣望!”

琼林宴就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

方进作为新科状元,不仅受到了皇帝的当众嘉勉,更获得了远超预期的实授官职和品级。

圣眷之隆,一时无两。

宴会结束后,无数同年和在京官员纷纷上前道贺、攀谈。

方进一一应对,心中却早己开始规划接下来的行程。

接下来的几日,方进并未立刻启程离京。

他知道,还有一些重要的仪式和人情往来需要完成。

首先,便是拜谒座师和房师。

他再次备上厚礼,郑重拜访了主考官陈侍郎和副主考张学士,以及对他策论极为欣赏的几位同考官房师。

这一次的拜谒,不仅仅是感谢知遇之恩。

更是巩固师生情谊,为未来的官场之路铺垫人脉。

座师房师们对这位圣眷正隆、前途无量的门生自然也是另眼相看,多加提点。

赠送墨宝或书籍,关系更进一层。

而接下来,便是一场由新科进士们自发组织的闻喜宴了……

ps:闻喜宴会进行一个吟诗环节,求礼物,嘤嘤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