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结束,如同紧绷了九天九夜的弓弦骤然松弛,巨大的疲惫感席卷了金陵城中的每一位考生。~e/z\k!a/n.s`.!c?o?m+
然而,身体的疲惫远不及内心的焦灼。
那张尚未揭晓的乡试榜单,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贡院的大门紧闭,里面正在进行着紧张而繁琐的阅卷工作。
弥封、誊录、阅卷、初选、复核……
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考生的命运。
而贡院之外,金陵城中,关于此次乡试的各种猜测和流言,则如同初秋的落叶般漫天飞舞。
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某位考官对某种风格的文章情有独钟。
有人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某一题发挥失常,恐怕希望渺茫。
有人则西处奔走,试图通过各种门路打探内部消息,哪怕只是只言片语。
文源客栈那处安静的独立院落里,方进和周文轩则选择了远离喧嚣,静心等待。
他们没有去参与那些无谓的猜测和打探。
方进深知,决定性的因素,终究还是试卷上的文章。
尤其是他那篇关于倭患的策论,观点大胆,论证翔实。
但他相信,只要主考官陈侍郎和张学士是真正有眼光、有担当的官员,就一定能看到其中的价值。
当然,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科场如战场,变幻莫测,落榜也并非没有可能。
而周文轩则显得比方进更加焦虑一些。
他反复回忆着自己在考场上的表现,一会儿觉得自己某处经义阐发不够精当,一会儿又担心试帖诗的对仗不够完美。
“方兄,你说……我这次能有机会吗?”
他不止一次地问方进。
方进总是温和地安慰他:“周兄不必过虑。你的学问扎实,文章稳健,此次发挥亦是不差。”
“放宽心,静候佳音便是。”
而在等待放榜的这段时间里,方进也并没有完全荒废学业。
他开始阅读一些关于大夏王朝典章制度、六部职能以及京城风物人情的书籍。
他知道,如果能侥幸中举,下一步便是进京赶考会试。¨衫.八+墈.书?王\ +埂·鑫/嶵-哙·
提前了解这些,有备无患。
他也抽空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报了平安,简单叙述了考试情况。
言语间依旧保持着谨慎,没有过分表露自信。
日子在焦灼而平静的等待中一天天过去。
终于,到了乡试放榜的日子!
这一天,金陵城再次万人空巷!
其规模和狂热程度,远非之前的府试可比!
通往贡院的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维持秩序的兵丁数量增加了一倍不止。
无数双眼睛,都死死地盯着贡院那紧闭的大门,等待着命运之门的开启。
方进和周文轩依旧选择了在之前那家茶楼的二楼雅间观望。
他们知道,榜前的拥挤和混乱,不仅有失体面,也容易发生意外。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茶楼里的气氛也压抑到了极点。
落针可闻。
只能听到窗外人群隐约的嗡嗡声,以及考生们自己粗重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终于!
“开了!贡院大门开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紧接着,悠扬的钟声响起,回荡在金陵上空!
礼部官员在仪仗队的护卫下,捧着长长的、明黄色的卷轴,缓步走出贡院大门!
黄色,正是乡试榜单的颜色!
象征着“举人”的荣耀!
人群瞬间沸腾了!
如同压抑了许久的火山,猛烈地爆发出来!
“放榜了!放榜了!”
“快看!快看!”
无数人朝着榜棚的方向疯狂涌去,场面比府试放榜时更加混乱!
衙役们拼命地维持着秩序,但根本无法阻挡那汹涌的人潮。
方进和周文轩站在窗口,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看到,那张巨大的黄色榜单,被缓缓地悬挂在了高高的榜棚之上!
阳光照射下,上面密密麻麻的黑色楷书,仿佛蕴藏着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魔力!
“快!去看看!”周文轩的声音都在颤抖。
他们早己雇好的几个机灵伙计,立刻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下楼,奋力挤入人群,朝着榜单跑去。*墈+书¢君! .更\歆\最+全+
等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