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王财主十分不解,“方老爷可是嫌束脩太少?价钱……还可以再商量!”
方进摇了摇头,诚恳地说道:“王老爷误会了。并非束脩多少的问题。只是学生眼下正全力备考府试,实在无暇分心他顾。”
“为人师表,当尽心尽力,若学生因备考而耽误了令郎的学业,岂非误人子弟?”
“待将来学生若能侥幸进学,或有闲暇之时,再谈此事不迟。”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自己志在科举的决心,又没有完全堵死后路,也顾全了王财主的面子。
王财主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觉得方进言之有理,更加佩服他的志向和人品,只好悻悻而归。
但表示如果日后若方进有需要,王家定会鼎力相助。
而拒绝了王财主的邀请,方进却接受了另一份“工作”。
县学教谕找到他,说县衙里积压了一些需要誊抄的重要文书档案,人手不足,问他是否愿意帮忙。
虽然报酬不高,每月只有几百文钱。
但胜在工作清闲,而且可以接触到县衙的档案,了解地方政务的运作。
方进欣然应允。
他知道,这是教谕在有意提携他,让他提前熟悉官府事务。
他每日抽出半天时间,前往县学或县衙的书房,认真誊抄文书。
他字迹工整,做事仔细,从不出错,很快便赢得了教谕和县衙书吏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誊抄这些档案,方进也确实获益匪浅。
他了解了青河县的田亩、赋税、户籍、治安等各方面的情况,看到了许多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问题和矛盾。
这些都为他日后思考更宏大的策论题目,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当然,最坚定的“支持者”依旧是张屠夫。
他对女婿拒绝王财主二十两银子的束脩,跑去县衙挣那几百文的辛苦钱,很是不解,甚至有些生气,觉得女婿“死脑筋”、“不会抓钱”。
“放着那么好的差事不干,去抄那些破纸头有啥用?!”张屠夫又一次上门“敲打”。
方进耐心地解释道:“岳父大人,做西席固然挣钱,但一来耽误我温书,二来……也容易让人觉得我安于现状,失了进取之心。去县衙帮忙誊抄,虽钱少,却能了解政务,增长见识,对将来更有裨益。”
张屠夫听得似懂非懂,但看女婿说得头头是道,也就不再坚持,只是嘟囔道:“反正我说不过你这读书人!不过,钱不够了,尽管开口!别委屈了自己!”
他又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切得整整齐齐的酱牛肉:“拿着!补补脑子!”
方进笑着接过,心中暖意融融。
日子就在这潜心备考、乡里应酬、初窥政务的节奏中,平稳而充实地向前推进。
方进的学问在增长,心智在成熟,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他知道,府试的考场,将是一个更广阔、也更残酷的舞台。
但他己经不再是那个茫然无措的少年,他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坚实的后盾,更有了挑战一切的勇气和底气。
青河县的乡里新貌,见证着一个寒门子弟的初步崛起。
而更波澜壮阔的画卷,正等待着他在府城,乃至更遥远的未来,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