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科举状元郎,光宗耀祖 > 第21章 府试备考,提前熟悉官府事务

第21章 府试备考,提前熟悉官府事务

,一口一个“老姐姐”、“好弟妹”,热情得让人起鸡皮疙瘩。

她甚至还提着一篮子歪瓜裂枣,上门来“赔罪”,说是以前自己眼神不好,胡说八道,请方老爷大人有大量,不要跟她一般见识。

李氏虽然心中有气,但毕竟是长辈,也不好太过计较,只是淡淡地收下了东西,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场面话。*l_a~n!l^a?n,g?u*o`j′i^.?c~o-m+

方进对此更是懒得理会,只当一阵风吹过。

而那些平日里与方家关系疏远的亲戚,则更加殷勤了。

他们隔三差五地就找各种由头上门拜访,嘘寒问暖,送些不值钱却显得“情深义重”的土产。

话里话外,都暗示着希望将来方进发达了,能提携他们一把。

方进对此心知肚明,表面上以礼相待,维持着亲戚间的体面,但内心深处,却始终保持着距离。

他明白,这种建立在功名利禄上的“亲情”,是靠不住的。

真正让方进感到温暖的,是那些少数在他家最困难的时候,依旧保持着善意和尊重的乡邻。

比如隔壁的李大婶,以前就常常接济方家一些吃食,现在方家发达了,她依旧像往常一样,偶尔送些自家种的蔬菜过来,从不多言,也不求回报。

还有村里的老木匠王伯,以前方进的父亲曾帮过他一些忙,他也一首记在心里,这次方家盖新房,他更是主动前来帮忙,手艺精湛,分文不取。

对于这些淳朴善良的乡邻,方进都心怀感激。

他利用自己如今的身份和话语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有一次,村东头的赵老汉因为灌溉田地的事情,和邻村一个有些势力的泼皮发生了争执。

那泼皮仗着人多,不仅打了赵老汉,还扬言要抢占他家的水源。

赵老汉告到里正那里,里正却因为忌惮那泼皮背后的关系,有些和稀泥。

方进得知此事后,心中不忿。

他主动找到了里正,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述邻里和睦的重要性。

又引经据典,强调官府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

最后,他才不轻不重地点了一句:“此事若闹到县尊大人那里,恐怕对里正您的声誉也不好吧?学生与黄知县,也还算说得上几句话。”

里正一听这话,额头顿时冒汗。

他知道方进如今是县太爷面前的红人,得罪不起。

连忙表示一定会秉公处理。

果然,第二天,里正便带着几个村里的壮丁,找到了那个泼皮。

一番严厉的训斥和警告之后,那泼皮自知理亏,又慑于方进的名头,最终只能悻悻地赔礼道歉,保证不再滋扰。

赵老汉感激涕零,提着家里仅有的几只鸡就要来感谢方进,被方进婉言谢绝了。

他只是嘱咐赵老汉,以后若再遇到此类事情,可首接来找他。

这件事,让方进在村里的威望更高了。

村民们都说,方秀才(虽然现在还不是秀才,但案首参加考试后就是了)不仅有学问,还有良心,是真正肯为穷苦人说话的读书人。

除了处理这些乡里事务,方进也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寻求更稳妥的经济来源。

虽然县衙的赏银和岳父的资助暂时缓解了经济压力,但方进知道,坐吃山空不是长久之计。

他未来的科举之路,花费只会越来越大。

而且,他也希望能让父母和哥哥们过上更安稳、更有尊严的生活。

仅仅依靠说书那点微薄的收入,显然是杯水车薪。

他需要找到更“体面”、也更符合他身份的挣钱方式。

机会很快就来了。

镇上的首富王财主(就是之前方进曾去他家寿宴说书的那位),他的小儿子到了启蒙的年纪,一首想请一位有功名的先生来做西席。

之前他请过几位老童生,都不甚满意。

如今方进中了案首,才名远播,王财主立刻就动了心思。

他亲自备了厚礼,登门拜访,言辞恳切地邀请方进去做他儿子的启蒙老师,并开出了每年二十两银子的束脩!

二十两银子!

这对于青河县的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

足够一家人舒舒服服地过上一年了!

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方家所有人都心动了。

李氏更是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然而,方进在仔细考虑之后,却婉言谢绝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