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总是显得吝啬而短暂。^看^书′屋~暁′说*网· /埂′薪+醉_全?当腊梅的寒香开始在萧瑟的枝头悄然绽放时,一年一度的县试,终于如期而至。
对于青河县的读书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事。
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富家子弟,都将这一天视为鲤鱼跃龙门的第一道关卡。
考试前一天,方家上下都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期待的气氛。
李氏一大早就起来,嘴里念念有词地拜了祖宗牌位,又亲自下厨。
她将家里省下来的最后一点白面烙了几个厚实的饼子,还特意煮了两个珍贵的鸡蛋,小心地包好,准备给方进带去考场充饥。
翠莲则仔细地检查着丈夫的考篮:笔墨纸砚(这次带的是张屠夫买的那套好家伙什)、干粮、水囊、还有一件她连夜缝制的、塞了些棉花的坎肩,生怕丈夫在寒冷的号舍里冻着。她的动作轻柔,眼神里充满了担忧和鼓励。
方大郎、方二郎、方三郎也都特意跟工头请了半天假,没有出门干活。
他们围在方进身边,虽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那一句句朴实的“西弟,别紧张”、“好好考”、“我们等你回来”,都饱含着最真挚的期望。
就连方老爹,也一反常态地没有吧嗒吧嗒抽他的旱烟,只是默默地坐在门槛上,望着儿子,眼神复杂,有期盼,也有怕他再次失望的担忧。
方进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关爱,心中暖意融融,同时也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天*禧!暁\税·蛧! _更/辛?嶵!全\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压力压垮,反而将其转化为了动力。
他走到母亲身边,接过饼子和鸡蛋,笑道:“娘,放心吧,儿子这次心里有底。”
他又走到翠莲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翠莲,别担心,你看我,是不是比以前镇定多了?”
翠莲看着丈夫眼中自信的光芒,用力点了点头,眼眶却有些红了。
最后,他对着父亲和哥哥们郑重地拱了拱手:“爹,大哥,二哥,三哥,等我的好消息!”
这一次,他的语气不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充满了实实在在的自信。
清晨,天还未完全亮透,寒风刺骨。
方进背着考篮,在全家人的目送下,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与以往九次赶考时那种忐忑不安、患得患失的心情截然不同,这一次,方进的心境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隐隐的兴奋。
这段时间的闭门苦读,陈老教谕的指点,加上现代灵魂带来的认知优势,让他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有了前所未有的把握。
他清楚地知道八股文的“游戏规则”,也掌握了应对的技巧,更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了信心。
他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只会死读书的方进,他是一个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的“玩家”。
来到县城,考棚外早己是人头攒动。
来自各乡各村的考生们聚集在一起,有的面色紧张,有的故作镇定,有的则三五成群地低声交谈着。`s,w¨k~x¨s_w/.,c~o^m¨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墨香、汗味和焦虑的气息。
方进在人群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有以前一起读书的同窗,也有在镇上见过几次的“老童生”。
有人看到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惊讶和探询,大概是听说了他最近说书的事情,又见他今日竟也来参加考试。
方进没有理会那些目光,只是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默默等待着入场。
很快,衙役们开始点名、搜检。过程繁琐而严格,考生们依次排队,解开衣衫,考篮里的东西也被一一检查,防止夹带作弊。
轮到方进时,他坦然地接受检查。
当搜检的衙役看到他考篮里那套明显比旁人精致许多的文房西宝时,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但也没说什么。
顺利通过搜检,方进领到了自己的号牌,按照指示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号舍狭小而简陋,仅能容纳一人转身。
一块木板既是白天写字的桌子,也是晚上睡觉的床铺。
寒风从门窗的缝隙里钻进来,冻得人瑟瑟发抖。
但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影响方进的心情。
他熟练地将考篮里的东西一一摆放好,取出砚台,倒入清水,开始不疾不徐地研墨。
墨香渐渐弥漫开来,也让他的心神更加宁静。
随着考官入场,宣布考场纪律,发放考卷,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