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士兵们在高地各处发现了更多类似的迹象:
几处看似天然的石缝,内部却有人工加固的痕迹,通向深处。
一些被炸塌的掩体下方,露出了向下延伸的阶梯。
甚至在一处较大的弹坑底部,发现了伪装巧妙的翻板入口!
“‘钢锯岭’…整个被掏空了!”
顾虎倒吸一口凉气。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昨天白天的进攻如此艰难,为什么日军能神出鬼没,为什么夜间的逆袭能悄无声息地接近阵地前沿!
这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山地防御工事,而是一座巨大的、深入地下的“死亡蜂巢”!
牛岛满将栗林在硫磺岛的“蜘蛛穴”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整个“钢锯岭”山体内部,被日军利用天然溶洞和人工开凿,构筑了纵横交错、深达数层、结构极其复杂的坑道网络,史称“首里地下阵地系统”的分支。
这些坑道西通八达,主坑道连接着无数支坑道、屯兵洞、弹药库、指挥所、野战医院,甚至厨房和厕所。
出口遍布高地正斜面、反斜面、崖壁缝隙,甚至伪装在盟军己占领区域的废墟之下!
坑洞火力点密布,坑道壁上开凿了无数射击孔,位置极其刁钻,侧射、倒打、交叉,机枪、掷弹筒、反坦克炮,可以随时伸出,给予进攻者致命打击。
许多射击孔外覆盖着与周围岩石颜色一致的伪装板。
坑洞的屯兵能力恐怖,深藏于山腹的巨大屯兵洞,可以隐蔽数百甚至上千名士兵。
盟军的炮火和轰炸,除非首接命中洞口或极其幸运的钻地弹,否则很难对其造成实质性杀伤。
而且,坑洞机动性极强,日军可以在坑道内安全地调动兵力、运送弹药、转移伤员。
白天的炮火覆盖时,他们深藏地下,夜晚或盟军进攻时,他们如同幽灵般从各个出口钻出,发起致命一击或逆袭。
坑道内布满了诡雷、翻板陷阱、插满尖刺的深坑,甚至预留了自爆点,准备在最后时刻与盟军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