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反清复明:多子多福,从称帝开始 > 第55章 大明新粮仓,带你奔小康

第55章 大明新粮仓,带你奔小康

人是铁饭是钢,不仅老百姓离不开粮食,大明的军队要出征也离不开粮食,大明不可能光搞工业而忽略农业,农业是最重要的基础产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朱由复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他明白,除了改进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外,土壤改良也是至关重要的。

紫禁城内,朱由复和大明科学院各院士在研究土壤改良问题。

“各位院士,为了国家稳定,粮食产能必须上去,粮食产能要上去,土壤是关键,对于改良土壤,你们有哪些建议?”

朱由复开门见山地问道。

“禀皇上,十年前,日不落国的科学家用硫酸处理磷矿石,制备出了一种肥料。这种肥料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我们或许可以尝试这种技术。”

徐寿拱手回复道。

朱由复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徐院士所言极是。肥料确实是改良土壤的重要因素。除了磷肥,我们还要研发钾肥和氮肥。钾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旱性,而氮肥则是促进作物生长的关键元素。”

各院士听得是一头雾水,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两个名词。“磷肥”这个词还能理解,就是对应日不落国的研究。

“皇上,容臣一问,何是氮肥?何是钾肥?”

华蘅芳一脸疑惑。

“这个就和刚刚徐院士提的磷肥料一样,也是改良土壤的重要肥料,尤其是氮肥,这需要我们再建一座特殊的化工厂,这个肥料的制备,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

朱由复耐心解释道。

“这里就是制备方法和制备条件,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做出来这样一家工厂,大量生产这几种肥料,然后低价售卖,但是坚决不能出口,而且,这个技术是国家机密!”

朱由复说罢便从身上拿出一张写着密密麻麻字的纸递给了徐寿。

“禀皇上,臣定当不辱使命!”

徐寿双手接过纸张。

根据朱由复的设计图,徐寿凭借其深厚的化学知识和经验,成功地设计出了工厂的布局和生产流程。

在建设化肥厂的现场,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身穿工装,头戴安全帽,汗水浸湿了衣服。机器轰鸣声、锤击声和焊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劳动的交响曲。

徐寿站在高处,目光巡视着整个工地。他看到工人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建设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坚定的神情。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化工厂终于落成。在朱由复的亲自视察下,化工厂顺利启动,开始生产三种肥料。

这些肥料用在改良土壤的效果是极佳,尤其是氮肥,这能使粮食产量增加一半以上,大明科学院各院士被这个实验结果所震惊,他们惊叹道:“古往今来,有这种能力的帝王,怕是只有当今皇上一个了。”

大明农民们开始采用新的化肥,使得土地更加肥沃、作物更加茁壮,这些改进不仅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和稳定供应,朱由复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三大粮仓:东北粮仓、江南粮仓和西北粮仓。

东北粮仓位于大明北部的肥沃平原上,土地辽阔,气候适宜,是建设大型粮仓的理想之地。

江南粮仓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河网密布,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粮食的储存和运输。

而西北粮仓则位于陕甘宁地区,虽然土地贫瘠,气候干燥,但是现在有了化肥,就能改造成沃野千里的大粮仓。

三大粮仓也可以满足大明南方、北方、西北、西南的粮食供应。

此后,军队的开支也进行了下一步的调整,以战乱时的每月五两白银改为三两白银和两石粮食。

在化肥的作用下,大明的粮食产量暴增,粮食的价格也被打下来了,大明的老百姓不仅有土地,现在还有吃不完的粮食,也许,当年的大唐盛世亦不过如此了。

老百姓其实就很简单,只要他们吃好喝好,日子过得去,谁又会去造反呢?

化肥进入市场后,家家户户开始念叨朱由复的好,大明很平稳地就完成了从乱到治的过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