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反清复明:多子多福,从称帝开始 > 第54章 大明全面工业化

第54章 大明全面工业化

在冯子材成功带回巨额资金后,大明帝国迅速燃起了工业革命的熊熊火焰,朱由复开始引领大明帝国昂首迈入工业化时代。

大明科学院、大明的国企也在领导着数百万的工人,开始大基建。

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铁轨像大地的脉络,将各个区域紧密地串联在一起铁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能让大明的军队在短时间内运送到各个地方。铁路成为了大明帝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后面几年每年修铁路的速度达到5万公里,这是可是个非常可怕的数字,要知道,现在蓝星各国铁路总长度才5万公里。

还有就是电报系统,很重要的基础工程。电报线路地铺设这会开始逐渐覆盖整个大明的疆域,这就意味着朱由复的命令能迅速传达到大明的每一块土地上,军队远在千里可能实时交流战况。

上马杀敌,下马治国成了朱由复的真实写照,没有征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一份份工厂申请批示上签:“朕已阅,同意,请尽快落实”。

现在的大明说是每天不同样都不为过。

纺织厂、钢铁厂、化工厂、造船厂等现代化工业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大明工人们开始告别传统的手工劳动,开始在现代化的工厂中工作。他们学习了新技术和新知识,成为了推动大明工业化进程的中坚力量。

纺织厂的机器昼夜不停地运转,生产出精美的布料;钢铁厂的高炉中,铁水奔涌而出,铸造出坚固的器械;化工厂的管道中,各种化学物质反应、交融,创造出新的产品。

尤其是造船厂,朱由复下一步就是要走海洋强国的路线,必须把造船厂搞起来。

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分别主持在青岛、广州和厦门建设新式造船厂。

在青岛、广州和厦门,建设新式造船厂的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些造船厂将成为大明帝国迈向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石,也是对朱由复宏伟蓝图的坚定实践。

尤其是青岛的造船厂,坐落在海边,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在林则徐的指挥下,负责建造华夏新式的铁甲战舰。

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同一个目标汇聚在这里。巨大的龙骨被缓缓吊起,稳稳地放在船坞中,象征着大明的海洋雄心。

这些工业设施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更为大明帝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工人们满怀热情地投身到生产线上,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大明的农业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型农业机械的普及,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农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为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同时,商业贸易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熙熙攘攘。大明的商人们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工业化自然也离不开人才,大明得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大的发展,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纷纷建立。

这些学校致力于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以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学生们学习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基础学科。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明的社会风气也逐渐发生变化。读书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许多家庭都把教育看作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也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里,大明帝国在朱由复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的浪潮汹涌而至,为大明帝国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在朱由复的领导下,大明帝国迎来了一番全新的景象,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复明七年,朱由复系统商城里面的各种武器和铁甲战舰,几乎都打到了五折,木清和王心也诞下了皇子,商城又充值了10万两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