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反清复明:多子多福,从称帝开始 > 第39章 全面实行工业革命

第39章 全面实行工业革命

赵炳言和陆费瑔的举报信与南昌的军报一同摆在了道光的案头,引发了这位帝王深深的忧虑。十万大军说没就没,大片土地的沦陷,这无疑是对大清的巨大打击。

道光帝心潮翻涌,痛苦万分。

他无法相信,大清的军队竟会如此的不堪一击。这支曾经威震四方的雄师,难道真的如赵炳言和陆费瑔所说,是被人故意放水,图谋不轨吗?

疑虑与愤怒在道光帝心中交织,这会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他要做的是如何抵抗大明。

“现在穆彰阿生死未卜,大明的军队不知道何时被打进来,大家说说该如何是好!”

道光愤怒和忧愁交加。

“臣认为,当下之际,要加强淮河至秦岭一线的防守,同时让福建和两广地区联合起来,坚持住。”

僧格林沁首先回应,作为国之柱石,他是调查过大明军队的实力,现在清军确实是打不赢。

“臣认为,我们可以向西方各国采购新式武器,这样能提高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以我军的应用,能和明军一战。”

载垣一脸忧愁地说道。

“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找西方诸国帮忙一起对付明军…”

底下的一位军机大臣说道。

然而,就是这句话,引起了道光的注意。

现在去买武器,训练军队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这会,大清最缺的恰恰就是时间,让西方国家帮忙,可能会面临勒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大清危矣!载垣你马上安排各国使臣和朕见面!”

道光坐在龙椅上长叹一声。

自南昌府、武昌府、长沙府被收复后,大明便开始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全面实行土地革命,这一轮下来,国库充实了将近一亿两白银,这次真的是发财了,这些地主是真的富,社会资产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估计都在地主手中。

朱由复将这次土地革命的收入大部分用于搞大明的工业革命。

当然,大明科学院也不能闲下来,跟日不落国学习这么长时间后,也偷了不少师,他们在朱由复的指导下组建了大明建设集团、大明铁路集团和大明钢铁集团。

大明建设集团、大明铁路集团和大明钢铁集团等企业将承担起大明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这些企业,大明购买了大量西方的机械设备,同时还引进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基础建设也是重中之重,朱由复让三大企业组织工人,在这几个省份里面铺设铁路和电报线路。铁路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挥汗如雨,铁轨向前延伸,连接着大明的每一个角落,而电报线路在山间架设,信息如闪电般传递。

铁路不仅使得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更加便捷,还为大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军队可以快速地调动,迅速地响应各种紧急情况,将影响力扩展到更远的地区。

而电报系统的建立,改变了传统书信传输军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使得大明在应对战争和紧急情况时,能够更加迅速地做出决策和部署。

现在台湾岛、婆罗岛、吕宋岛的电报线路都已经设置得差不多,加上充值系统送的几台无线电台,现在大明的通讯系统可以说是全球领先。

此外,大明钢铁厂、大明纺织厂、大明造船厂等大量工厂纷纷建立。

大明钢铁厂的出现,使得大明在军事装备制造方面有了更加可靠的保障;纺织厂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而造船厂的发展,为大明的海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增强了国家的海洋实力。

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下,大明帝国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手工工场逐渐被高大的机械工厂所取代,烟囱与蒸汽机成为了新时代的象征。无数的新型机器从大明自己的工厂中诞生,它们昼夜不停地运转,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

还有就是农业,在农机的使用下,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林则徐、冯子材、左宗棠等将领看到这一切变化,不由得对朱由复敬佩有加,一个20出头的皇帝,竟然率先带领华夏迈进工业化的大门。

以前他们是睁眼看世界,现在他们发现,当下的大明就是他们要看的世界。

大明地盘和大清地盘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量的人口开始从大清向大明转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