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赞扬蔡邕“博学深奥,退食在公”,蔡邕受到感召,随即上书陈述自己的看法。
蔡邕指出灾害频现的异象是上天对汉灵帝的警示,想要化解,汉灵帝就不能轻信妇人和佞臣的谗言。,w?d-s-h,u`c^h·e.n·g,.\c¢o/m~
在奏折中,他弹劾了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同时又举荐了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等善于谋划之人,认为汉灵帝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
汉灵帝看了蔡邕的奏章后感慨不已,起身如厕;中常侍曹节趁此机会偷看了奏章,并将内容透露给其他官员;那些被蔡邕弹劾的官员得知后,全都对他侧目而视,伺机报复。
中常侍程璜很快差人写了匿名信诬告蔡邕。程璜知道蔡邕与司徒刘郃不睦已久,就声称蔡邕是因有私事请托刘邰不成,公报私仇,故意中伤刘邰。
蔡邕很快以假公抱怨,诬害大臣的大不赦之罪被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
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罪,上书为其求情。汉灵帝爱惜蔡邕之才,于是也降诏免其死罪,但是蔡邕和他的家人也就此被流放到了北方。
流放途中,中常侍程璜女婿,酷吏阳球还派出刺客追杀蔡邕,不过刺客被蔡邕的忠义所感动,不忍下手,蔡邕才免于一死。
阳球不肯善罢甘休,又贿赂当地官员,要求毒杀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再次逃过一劫,此后他定居五原郡安阳县
蔡邕在东观担任郎中时,曾与卢植、韩说等人修撰《后汉记》,遭到流放时,书稿还没来得及完成。
蔡邕因此上书汉灵帝,奏明他所著的《汉记十意》,并将这《十篇》按条目分好,附录在奏章的后面。
汉灵帝爱怜蔡邕的才学,又适逢第二年天下大赦,便宽宥了蔡邕,准许他从流放地回到家乡。蔡邕自从流放到被赦免,前后历时九个月。
蔡邕将要启程还乡之际,五原郡太守王智为他践行。席间,王智起身歌舞助兴,座下的蔡邕却对他的示好之举无动于衷。
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素来性情骄傲,蔡邕的举动让他觉得在宾客面前颜面尽失,便怒骂蔡邕轻视自己,蔡邕拂袖而去。
王智怀恨在心,随即密报朝廷,诬陷蔡邕在流放地心怀怨恨,对朝廷多有诽谤之言;宫里的宦官宠臣更加厌恶忌惮蔡邕。
蔡邕自知回到京城不能幸免于难,索性自我放逐,从此隐居于吴郡、会稽郡等地,生活了十二年。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少帝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征召董卓进京,谋诛宦官,因事情败露,何进被杀,董卓率兵进入京城,专权擅势、把持朝政。
董卓知道蔡邕名气很大,特地征召他入朝任职,蔡邕原本称病不仕,董卓以灭族相胁,蔡邕只好从命,被任命为祭酒。
董卓虽然粗鄙残暴,对蔡邕却很敬重,先后举荐蔡邕为高第,补为侍御史,转任持书御史,又升任尚书。
此后,蔡邕又先后担任巴郡太守、侍中。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跟随汉献帝迁都长安,受封为高阳乡侯。
董卓的幕僚部属奉承董卓,把他与姜太公相比,想让朝廷尊其为“尚父”,董卓就此事去问蔡邕,蔡邕表示姜太公有辅周灭商之功,所以特号太公。
董卓现在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比之尚父还有差距。宜待关东平定,陛下返还京都之后再论此事。董卓听从了他的建议。
初平二年(191年)六月,发生地震,董卓去询问蔡邕。蔡邕称地震是阴盛阳衰,臣下不遵循国家礼制引起的。
蔡邕认为董卓在春天郊祀之时,乘坐纹有金龙的金华青盖车架,并不合适。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
董卓因为欣赏蔡邕的学问,一直对他也礼遇有加,每当举行宴会,都要蔡邕在旁鼓琴助兴。
董卓在政事上刚愎自用,蔡邕提出许多对朝廷有所裨益的谏言,董卓却很少真正采纳。蔡邕见董卓恶行难以匡正,曾对堂弟蔡谷表示,董卓性情刚强又好文过饰非,此人大事难成;
因此一直想要伺机离开,去山东地区暂避。堂弟蔡谷得知他的想法劝阻他,表示蔡邕相貌异于常人,每都到一个地方都要被围观,想要隐匿自己很困难。蔡邕这才打消了要逃走的念头。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董卓死后,遭夷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