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操劳而身体欠佳的兴顺帝,病情陡然加重,精神更是肉眼可见地萎靡下去。
时常望着窗外发呆,眼神复杂难明,充满了痛楚、失望与一种深沉的疲惫。
朝野上下,暗流涌动,人心惶惶。
工部尚书柳成正却带着济民女院的山长刘云溪,嘉禾郡主贾敏,抬着一筐子土豆进宫。
清心殿上,贾敏几人谢恩后,柳成正提议,“陛下,三日后,番薯也将陆续丰收,不若陛下亲临,再见祥瑞?”
兴顺帝想到当初神农稻发丰收的场景,也有几分热血沸腾,
“朕这几日觉得身体爽利不少,想来正是祥瑞降临的缘故,亲自去看看也对!”
柳成正笑道:“微臣也很怀念当初小神农山上神迹再现的场景!”
提及辉煌的场景,兴顺帝面现红光,突然来了一句,“江南皮革厂的事儿,锦衣军查清楚了吗?”
柳成正一愣,随即君臣相视一笑,压抑许久的气氛顿时在清心殿散去。
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兴顺帝拒绝了銮驾,只身着常服,率领满朝文武,浩浩荡荡地再次踏足的女子书院。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金色和深绿色交织的土地。
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书院的女学生们都换上了统一的粗布衣衫,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
其中一个年迈的妇人粗糙的手捧起一个比人头还大的红薯,激动得老泪纵横:
“皇上!祥瑞啊!这是天赐的祥瑞啊!有了这些神粮,咱们国朝的百姓,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群臣山呼万岁,跪拜感恩。
兴顺帝站在田垄上,难掩好奇地抚摸着洪公公递过来的一株株沉甸甸的作物。
饱满的红薯块根半露在泥土外,金黄的番麦棒子挤满了秸秆,成堆成堆的收获,正在女院的先生指挥称重。
“陛下,陛下,天佑国朝,天佑陛下,天佑万民啊!”
一首盯着秤重的柳成正,第一时间拿到了番薯的亩收产量,几乎是一路小跑到兴顺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