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也不想听你们天花乱坠的自我介绍。”颜柯利教授嘴角咧开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弧度,那笑容在学生们看来,比严厉的表情更加令人心悸。“我们来点实际的,算是给各位一个……小小的见面礼。”
说着,他转身走向巨大的黑色 blackboard,拿起一支崭新的白垩,笔走龙蛇,很快,一行行复杂而扭曲的符号与公式便出现在黑板上。那不是他们熟悉的高中物理公式,甚至连大学物理教材上浅显章节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表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整个教室里,只剩下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以及学生们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当颜柯利教授停下笔,黑板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推导和问题。
题目: 考虑一个封闭系统,其中高熵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与一个局域化的负能量密度场发生相互作用。 1. 推导该系统的修正薛定谔方程。 2. 预测此bec的稳定性条件。·珊-芭~墈\书*徃· ^嶵′薪,蟑′节.埂′欣.筷_ 3. 假设该相互作用能产生一个暂时的类事件视界,请提出一种实验方法,用于探测由此产生的类霍金辐射。
“给你们一个小时思考。当然,我不指望你们能完整解答,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思路,就算你们这第一课及格了。”颜柯利教授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语气平淡地说道,仿佛他刚刚写下的不是什么惊天难题,而是一道小学算术题。
“轰!”
教授的话音刚落,整个教室如同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瞬间炸开了锅,尽管声音被刻意压低,但那种集体的错愕和恐慌却清晰可辨。
“这……这是什么鬼东西?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负能量密度场?类事件视界?我确定我走对教室了吗?这不是‘理论物理导论’,这是‘理论物理劝退’吧!”一个男生哀嚎道,他的头发被自己抓得如同鸡窝。
“修正薛定谔方程?我连标准的薛定谔方程都还没完全搞明白呢!这老头是想让我们当场去世吗?”另一个女生脸色惨白,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类霍金辐射……我只在科普杂志的封面上见过这个词,他居然让我们设计实验去探测?开什么国际玩笑!这真的是给大一新生做的题吗?”
坐在前排的几个省状元、奥赛金牌得主,此刻也都是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凝重。他们虽然在高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大学物理的皮毛,甚至自学过一些高等数学,但面对黑板上这道横跨多个前沿物理领域的综合性难题,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茫然。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质颇为倨傲,据说是某南方省份高考理科状元的男生,此刻正死死地盯着黑板,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试图从记忆中搜索相关的知识点,但那些熟悉的公式和定理,在这道题目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却发现自己的思路如同陷入了泥沼,寸步难行。
“可恶……这根本就超纲了!不,这简直是跨越了好几个维度!”他低声咒骂了一句,心中的傲气被这道题无情地碾碎。
教室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类似的场景。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低头猛翻带来的参考书(尽管他们很快发现这毫无用处),有的则干脆放弃了思考,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开始怀疑人生。
“完了完了,我感觉我的大学生涯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
“妈妈,我想回家……大学太可怕了,这里的教授都不是人!”
“我突然觉得,隔壁历史系的《华夏古代史纲要》听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各种绝望的、自嘲的、带着哭腔的窃窃私语在教室里蔓延。
颜柯利教授站在讲台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似乎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满意。他就是要这种效果,就是要让这些自命不凡的小家伙们,在踏入物理学神圣殿堂的第一步,就狠狠地摔个跟头,让他们明白,科学的道路,从来都不是鲜花和掌声铺就的坦途,而是充满了荆棘与险峰。
只有那些真正热爱科学,拥有坚韧不拔意志和卓越天赋的人,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而秦风,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当黑板上的题目出现时,他的瞳孔也只是微微收缩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
在其他同学眼中如同天书般的符号和概念,在他看来,却并非完全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