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实验基本功。 只见秦风拿起导线,动作娴熟得如同穿花蝴蝶。他剥线、弯折、插入接线柱、拧紧螺丝,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拖沓和多余。′d-u¨s_h,u′8/8..\c?o′m_ 他连接电路的顺序也堪称教科书级别:先串联后并联,先干路后支路,确保电流表串联在主回路,电压表并联在电池两端(外接法,测量路端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接入电路前,被他调整到了阻值最大的一端。 整个过程,他神情专注,眼神平静,仿佛不是在进行一场决定命运的高考实验,而是在自家实验室里摆弄心爱的玩具。
,!
主考官钱学敏教授,此刻正背着手,在各个实验台之间缓缓踱步。他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生的细微操作。
当他走到秦风的实验台旁时,脚步不由得微微一顿。
他看到了秦风那堪称艺术品的电路连接——导线排布整齐,弯折角度恰当,接线柱拧得松紧适度,整个电路看起来清爽利落,没有一丝一毫的混乱。
“嗯?”钱学敏教授眉头微微一挑,心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个学生……手法很老练啊!比他带的不少研究生连接电路都要规范!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观察。
第四步:检查电路与试触。 电路连接完毕后,秦风并没有急于闭合开关。他再次仔细检查了一遍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各元件量程选择是否合适,正负极有无接反。 确认无误后,他才将开关轻轻一点,进行“试触”。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发生了符合预期的偏转。 “很好,电路工作正常。”秦风心中暗道。
第五步:数据测量与记录。 接下来,便是核心的数据测量环节。 秦风开始缓慢而均匀地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同时密切关注着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他每调节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便稳定片刻,待指针不再晃动后,才同时读取u、i的数值,并迅速而准确地记录在实验报告纸的表格中。 他一共测量了六组数据,每一组数据都尽可能地分布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有效量程范围内,以减小读数误差。 他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保持垂直,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记录数据的字迹,也是工整清晰,小数点对齐,有效数字保留得当。
钱学敏教授站在秦风身后不远处,将他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
他越看,心中的惊讶就越是浓重。
这个学生的实验操作,简直是……完美!
从电路设计到连接,从器材检查到数据读取,每一个环节都堪称典范!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那种对实验细节的精准把握,那种对数据严谨认真的态度,完全不像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倒像是一位浸淫物理实验多年的资深研究员!
“这小子……有点东西啊!”钱学敏教授在心中暗暗点头,原本严肃的表情,也不由得缓和了几分。他甚至下意识地用手指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仿佛想看得更清楚一些。
与秦风的游刃有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场内其他考生的“鸡飞狗跳”。
“啊!我的电池怎么没电了?指针动都不动!”一个女生急得快哭了。
“老师!我这个滑动变阻器是不是坏了?怎么调都没反应?”另一个男生满头大汗。
更有甚者,因为电路连接错误,导致电流过大,电流表的指针“啪”的一声打到了头,险些报废,吓得那考生脸色惨白,手足无措。
考官们不得不来回奔波,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整个实验考场乱中有序,序中带乱。
而秦风,则像是一片混乱海洋中的定海神针,稳如老狗。
他不受外界丝毫干扰,专注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
六组数据测量完毕后,他并没有急于进行数据处理,而是又重复测量了一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对,确认实验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这个小小的举动,再次让暗中观察的钱学敏教授眼前一亮。
“严谨!太严谨了!这孩子,天生就是搞科研的料啊!”
第六步: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初步)。 秦风在草稿纸上,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迅速而准确地描绘出了u-i关系图像。 他选点精准,连线平滑,坐标轴标注规范。 通过图像法,他很快便从图线的纵截距和斜率,计算出了待测旧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近似值。 e≈1.35ve \approx 1.35v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