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这……这是在写物理竞赛的答案,还是在写……物理学史的博士论文开篇啊?!”在考场前排巡视的那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监考老师,当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秦风答题纸上那洋洋洒洒,引经据典的第一部分时,整个人都傻了!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监考一个高中生,而是在……旁听一位资深物理学史教授的精彩讲座!
他旁边的老监考员王老师,更是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虽然对那些高深的物理理论不甚了了,但他至少能看懂秦风那工整的字迹和清晰的排版,以及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股令人窒息的“学霸之气”!
“这小子……他……他不会真的把物理学史都给背下来了吧?而且……还背得这么……这么有深度?!”王老师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而在考场外的监控室内,气氛更是凝重到了极点,或者说……是诡异到了极点。?x,k¢s·w~x¨.`c~o!m¢
“张……张院士……您……您快看那个秦风的答案!”一位年轻的物理竞赛组委会成员,指着大屏幕上秦风答题区域的特写画面,声音都有些结巴了,脸上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我看到了什么”的哲学三问。
被称作“物理阎王”的张院士,此刻正眉头紧锁,死死地盯着屏幕。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比之前看到秦风解那道“非阿贝尔量子霍尔效应”时还要复杂和震惊的光芒!
当他看到秦风在论述经典物理局限性时,居然还“恰到好处”地提及了庞加莱在相对论诞生前夕的某些先驱性思想,以及洛伦兹变换的原始形式与爱因斯坦的物理解释之间的细微差别时——
这位在物理学界浸淫了大半辈子,以“铁面无私,眼光毒辣”着称的泰斗级人物,手中的紫砂茶杯,竟“咚”的一声,从手中滑落,幸好被他眼疾手快地用另一只手接住,才没有重蹈吴思远教授那只“光荣牺牲”的茶杯的覆辙。
饶是如此,滚烫的茶水还是溅了他一手,他却仿佛毫无察觉!
“这……这小子……他对物理学史的理解……居然……居然达到了这种程度?!”张院士失声低语,那张一向不怒自威的脸上,此刻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骇然!
“他对洛伦兹对称性的理解……他对以太漂移实验背后更深层次的时空观念变革的洞察……这……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高中生,甚至不是一个普通的物理系本科生能够达到的深度啊!”
张院士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出的这道开放题,能让这些天之骄子们认识到物理学的博大精深,以及自己知识的浅薄,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却万万没想到,居然……居然冒出来这么一个“妖孽”!
一个仿佛……仿佛亲身经历过那些物理学革命的“历史见证者”!
“快!快把他的第一部分答案,用最高清晰度给我截屏下来!我要……我要仔细研究!”张院士对着身旁的助手低声咆哮道,那架势,活像一个考古学家突然发现了一块记载着失落文明密码的神秘石碑!
监控室内的其他几位物理学专家,此刻也都围了上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他们看到秦风那行云流水般的论述,以及那些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物理学发展脉络的精准把握和深刻洞察时,整个监控室,再次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此起彼伏的倒吸凉气声,以及……某些老教授因为过度激动而发出的“我的天姥姥”、“不可思议”、“这小子是妖孽”之类的意义不明的赞叹声(或者说是哀嚎声)。
而秦风,在完成了那堪称“惊艳绝伦”的第一部分论述后,并没有丝毫的停歇,马不停蹄地转向了第二部分——现代物理的困境与挑战。
在这一部分,秦风的笔锋一转,从对经典物理的回顾,转向了对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和宇宙学标准模型这两个现代物理学“支柱”的深刻剖析。
他并没有像某些科普文章那样,只是简单地列举暗物质、暗能量之类的名词,而是……以一种近乎“庖丁解牛”般的精准,指出了这两个“标准模型”在看似成功的背后,所潜藏的更深层次的矛盾与困境。
关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他犀利地指出:
参数过多问题:标准模型中包含了多达十几个(如果考虑中微子混合参数则更多)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