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靠立人设给马甲茍命 > 第9章 第九章

第9章 第九章

整理之史料恢复完整。”

他顿了一顿:“臣也从那书中得知,即便是到如今,也未有皇室子为亲友书祭的先例,因祭文涉及生死,多被视为不详......代笔也多为文学大儒。”

何躬行无法反驳,只能躬身。

“唯有......”

楚文灼将布偶扔到何躬行身上,打断了钱照的话。他低头。听他们陛下喜怒不辨道:“唯有不惧生死,以命换之之人。”

才敢写。因为他是在祭祷亡弟,也是在祭祷自己。

何躬行用力闭眼,深深伏下,额头触地。嗓音是殿内人都能听出的嘶哑:“祭文中说,此文写于国昭寺。六年九月。”

国昭寺是云台寺的前身。

他十六岁便被送到国昭寺,为挽回他的父皇最疼爱的那个儿子,被埋下的布偶、铃铛困在那里。

钱照:“是将军府的嫡小姐祭拜亡母时,不慎灭了这布偶上的海灯,又补点一盏,这才。”

他没继续说了,但在场之人都心知肚明。

住持说许多都仰赖秦小姐点拨,但其实,她能轻易点化主持才是寻常——因为她就是那个真正叫这亡魂来到这世上之人。她是一切因由的起处。

何躬行也自然明白,即便他并无相似经历,更无如此关系亲密的兄弟,也能看出那祭文实是字字泣泪。并非藏着怨怼遗恨,而是真正悲痛欲绝。

因而他话中所说心性纯善,怕陛下悔之晚矣,也是真的在为自己的幼弟,为二皇子求情,而非决心陷害。

为幼弟夭亡,他催折了心肝。

可他死时也不过弱冠。

有人说晚景凄凉,是人这一生最可怕之事。可澹台衡不过少年一般的年纪,便已将君父不慈,所爱偏狭与国破家亡经历遍了。

若这亡国之君乃寻常之辈,要伪装并不难。

可若是这样所历非凡,既有一国之君的良策,又有齿序之长的仁和宽宥,更有淡泊明清的心境。

这样的人,真的是能伪装代替的吗?

悬在那写了生辰八字布偶的铃铛还在作响,从何躬行衣袍上一路滑下,直直坠在地面。

年轻阁臣才清醒过来。

他眼里映照着这铃铛,心里也如同明镜般。

澹台衡肯定记得。

能叫之后做了一国之君的嫡长子在寺中清修,甚至被绑上这种毒咒的,只有当时的先帝,只有一个帝王。

他对澹台衡毫无慈爱,对巫蛊之术也深信不疑。

因而澹台衡才写,投将黄泉换作何?

他并不怕死后入黄泉,也并不怕父君让他为幼弟偿命。

想到这里的何躬行心中一涩。他的父君要他为幼弟偿命,他竟还称弟弟“慧极”,性情中的宽宥仁爱可见一斑。

他如此写就,也只是为了如同那位写陛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贾大人般,犯颜直谏:巫蛊鬼神,乃祸国之殃。

他怕死后自己换回来的不是幼弟,而是引得国祚衰微的一介妖魔。

哪怕是后来。

后来他与国同日而殇,沉眠数百年,想起幼弟,想起父君,也只有静默许久后的一句:“至亲难得。”

至亲真的难得吗?

可为何幼弟与他君父能父子情深,他却只能做他君父心中幼弟与国的牺牲品?

他为亡国之君死在国中时,才得知自己魂魄受那巫蛊拘束,终岁徘徊不可去时,又是什么心情。

长者不慈则手足相残,君者不公则法纪败坏。

他没能换回他的幼弟,可陛下宽恕了二皇子这回,便能使行事百般鲁莽的二皇子,重新变一个人吗?

何躬行袖中手指微紧,而后终于下定决心,闭上眼,跪地拱手:

“陛下。国无国法,则民不平。若此事证据确凿。”

他微微吸气:“臣斗胆,请陛下以此为鉴。”不可偏宠一子!

楚文灼看何躬行。

钱照只说了巫蛊之事,没说澹台衡如何从傀儡登作的帝王,何躬行便自行排除了澹台衡为离开国昭寺,弑君得位的可能。

可见一个人的德行品格如何,其实不必事事为证。

只从细微处,便可获知。

就如同二皇子不声不响的就和秦府的嫡小姐断了婚约一般,他向来便是这般莽撞急躁,粗鲁不堪,仿佛做了再多蠢事,只要快人一步,便能令自己另眼相看。

可惜,终究是不肖其父。

楚文灼转身,神色已是收敛过的平淡:“朕自然不会偏私。”

若不是秦樟的女儿因为婚事急怒攻心,去了云台寺散心,澹台衡也不会被她请来。

他更不会得知,百年前便有这样糊涂的君王和父亲,竟让钟灵毓秀的嫡长子,为幼子偿命,害得嫡子背负亡国之君的声名还不够,还让他百年来也不得摆脱。

澹台衡的幼弟尚且聪慧,二皇子的性情与才能却远远不如他们兄弟二人,若他真如那帝王一般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