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科举状元郎,光宗耀祖 > 第87章 松江府禁忌般的话题

第87章 松江府禁忌般的话题

方进看着孙敬那略显急切的神情,以及柳毅那欲言又止、带着几分不甘的模样。_卡¨卡`晓_说?蛧~ ^首·发_

心中己然明白,这通判衙门之内,怕是也并非铁板一块。

孙敬这番看似维护规矩的举动,更像是在刻意阻止柳毅继续说下去。

其中缘由,值得深思。

他并没有立刻点破,也没有再追问柳毅。

只是将目光转向孙敬,语气平淡地说道:“孙书吏言重了,本官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柳毅虽年轻,其所言之事,虽与现行法度有所出入,但其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松江府情弊的洞察,还是值得肯定的。”

“至于其建议是否可行,如何推行,自然需要从长计议,非一人之言可定。”

他这话,既肯定了柳毅的见识,也给了孙敬一个台阶下。

同时更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并非一个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的上官。

孙敬听了方进这番话,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连忙躬身道:“大人明鉴,是属下孟浪了。”

“柳毅年轻识浅,所言多有疏漏之处,还望大人海涵。”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看向柳毅的眼神中,依旧带着几分警告的意味。

方进不再纠缠于此事。

他知道,有些事情,急也急不来。

这个柳毅,他己然记在心中,日后有的是机会与他私下详谈。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除了赋税、漕运和柳毅方才提及的海防市舶之事,诸位对通判衙门的其他事务,可还有什么需要本官特别留意的?”

堂下的书吏们见方进并未因柳毅的“出格”言论而动怒,反而颇为开明,心中的顾忌也消减了几分。

陆续又有几位年长些的书吏,分别就衙门内刑名案件积压、仓储粮米损耗、以及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困难。

方进都一一耐心听取,并不时发问,了解细节。

他发现,这些常年在衙门底层打转的书吏们,虽然未必有什么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但对于各自负责领域内的具体弊病和操作难点,却是了如指掌。

他们的意见,虽然琐碎,却也真实。

对于自己尽快熟悉松江府的政务,大有裨益。

如此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方进对通判衙门的主要事务和存在的问题,总算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二/捌,墈′书-王· _首`发`

他清了清嗓子,总结道:“诸位方才所言,本官都己记下,松江府事务繁杂,积弊甚深,非一日之功能够廓清。”

“但本官相信,只要你我同心同德,恪尽职守,定能有所作为,不负圣恩,不负百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堂下众人,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本官初来乍到,尚需时日熟悉各项事务,在此期间,通判衙门的一应日常公务,暂且依照旧例办理。”

“孙敬孙书吏,你经验丰富,便由你暂且总揽协调衙署内的各项文书往来和庶务,若有疑难不能决断者,再行报我。”

“其余诸位,各司其职,务必勤勉任事,不得有丝毫懈怠,若让本官发现有尸位素餐、阳奉阴违、甚至徇私舞弊之徒,休怪本官言之不预,定当严惩不贷!”

他这番话,恩威并施,既安抚了人心,也立下了规矩。

堂下的书吏差役们闻言,皆是心中一凛,齐声应道:“谨遵大人钧命!”

“好了,今日便到此吧。”

方进摆了摆手,“诸位各归其位,即刻开始处理公务。孙书吏,你留下,本官还有些事情要与你详谈。”

众人闻言,纷纷躬身告退,鱼贯而出。

那年轻书吏柳毅在离开前,又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方进。

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期盼,有感激,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待众人散去,正堂之内只剩下孙敬一人。

方进这才从主位上起身,走到堂下,示意孙敬不必拘礼,在一旁的客座坐下。

“孙书吏,”方进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语气也随意了许多,“你在通判衙门当差多年,想必对府内的人事和各种潜规则,都了如指掌。本官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有些事情,还需向你请教。”

孙敬见方进态度亲和,心中也略感放松,连忙起身道:“大人折煞属下了!大人有何吩咐,属下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方进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缓缓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