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斥责他,反而追问细节,心中那份紧张顿时消减了大半。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遇到知音般的激动。
他抬起头,眼神中重新焕发出光彩,沉吟片刻,方才条理清晰地说道:“回禀大人,属下以为,此事若要推行,当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其一,当先摸清底细。松江府沿海有哪些主要的走私通道?哪些家族和势力参与其中?他们与官府之间有何勾结?这些都需要暗中细致查访,做到心中有数。”
“其二,当争取上层支持。此事若无知府魏大人鼎力支持,断然难以推行。大人或可先与魏大人私下探讨,陈明利弊,争取达成共识。若能得到魏大人的首肯,再联名上疏朝廷,阐明开海之利,或能得到圣上和部分阁臣的关注。”
“其三,当分化瓦解,团结多数。开海通商,固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同时也会让更多从事正当贸易的商贾和沿海百姓受益。我们当设法争取这部分人的支持,形成声势,孤立那些顽固的既得利益者。”
“其西,当试点推行,逐步放开。可先选择一两个港口作为试点,制定严格的市舶条例和关税制度,待取得成效,积累经验之后,再逐步推广至全府乃至整个江南沿海。”
“至于应对阻力……”
柳毅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那些依靠走私牟取暴利之人,定然不会甘心束手就擒,他们或会制造事端,或会买通官吏,甚至勾结倭寇,进行破坏。”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要加强海防,严厉打击走私和倭寇;另一方面,也要整顿吏治,清除内部的蛀虫,确保政令畅通。”
柳毅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见解深刻,哪里像是一个普通的衙门书吏?
倒像是一位深谙时政、胸有丘壑的谋士!
方进听得是连连点头,心中对这个柳毅的欣赏又多了几分。
此人不仅有见识,有胆略,更有清晰的思路和务实的策略,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甚至有些怀疑,此人屈居于这小小的通判衙门做一名书吏,是否另有隐情?
正当方进准备进一步询问柳毅的来历和更多细节之时。
那首领书吏孙敬却突然上前一步,打断了柳毅的话,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急切和警告:
“柳毅!休得在方大人面前胡言乱语!”
“开海之事,乃朝廷大政,岂是你我这等小吏可以妄议的?还不速速退下,向方大人请罪!”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柳毅不要再多言。
柳毅被孙敬这么一喝,脸上的神采顿时黯淡了几分。
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
但最终还是在孙敬那严厉的目光逼视下,不甘地低下了头,退回了队列之中。
堂上的气氛,再次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方进看着孙敬这番举动,眼神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
这孙敬,是真的出于维护朝廷法度,还是……另有顾忌?
这个柳毅,又究竟是何来历?
他这番石破天惊的言论,是真的出于公心,还是……
松江府通判衙门,看来比他想象的还要有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