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转向方二郎,语气中带着几分托付:“二郎啊,招娣这丫头,从小被我惯坏了,性子是首了些。”
“以后她要是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多担待,也多教导她,咱们两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钱招娣对着父母盈盈一拜,声音清脆:“爹,娘,女儿记下了!女儿定会好好过日子,孝顺公婆,不给咱们钱家丢脸,也让方家看得起!”
拜别父母后,钱老板亲自将女儿送上花轿,又往轿中塞了几个沉甸甸的红包,方才依依不舍地挥手作别。
方二郎的迎亲队伍,在一片喧天的锣鼓声中,喜气洋洋地离去。
青河县城内,苏宅。
方三郎的迎亲队伍所到之处,则是另一番景象。
苏县丞的宅邸虽不似钱府那般阔气,却布置得清雅脱俗,处处透着书香气息。
迎亲队伍抵达时,苏府管家早己在门口恭候,引着方三郎等人入内。
苏县丞夫妇皆是知书达理之人,对待方三郎这位新科状元的兄长,也是礼数周全,温文尔雅。
苏府的催妆礼,更重文雅。
媒婆除了奉上礼金,还需呈上新郎为新娘所作的“催妆词”。
这词自然是方进早早替三哥准备好的。
他凭借着自己脑海中那些珍贵的“古籍记忆”,搜寻出一首意境极佳的词作。
他暗自思忖其风格颇合苏家喜好,便亲自工楷誊写在洒金红笺之上,交由三哥。
一位苏家的清客文士接过词笺,在苏县丞的示意下,于堂上朗声诵读: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词一出,堂上略通诗词的宾客无不眼前一亮,暗自惊叹。
词中描绘女子晨起梳妆的慵懒娇美之态,意境朦胧而华丽。
用在此处作为催妆之词,既有期盼新娘早日妆成之意,又极尽赞美新娘之姿容,更显风雅别致,远非寻常催妆口号可比。
关键是此词牌、此等风格的绮丽之作,在当世似乎并不多见,更让人觉得新奇与珍贵。
苏县丞捻须微笑,眼中露出激赏之色,对身旁的宾客道:“此阕《菩萨蛮》,写尽晓妆情态,用字绮丽而不失蕴藉,意境更是绝妙!”
“贤婿能得此佳作以催妆,当真是才情不凡,或是得了高人指点,实乃雅事一桩!”
“此词,老夫今日也是初闻,当浮一大白!”
众人亦纷纷附和,称赞此词精妙绝伦,也称赞苏家教女有方,方能得此佳配。
更对能作出此词的“方家”的文采底蕴多了几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