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科举状元郎,光宗耀祖 > 第70章 方家三位郎君的迎亲

第70章 方家三位郎君的迎亲

媒婆需得再次奉上“催妆礼”,并说上诸多赞美新娘、催促早早上轿的吉祥话。

媒婆可能会高声吟诵一些流传较广的催妆诗句,或是即兴编些顺口溜,其大意往往是:

“良辰吉日己来到,新娘花容月貌好。¨捖\本′鰰,戦/ \追*罪_芯_蟑^洁?”

“芙蓉帐暖度春宵,鸳鸯被里成双对。”

“催唤玉人出绣闺,莫教良婿久等待。”

“红烛高照映新人,早早上轿奔前程!”

柳家的女眷们,则会象征性地“刁难”一番新郎,或出些简单的字谜,或要求新郎作首催妆诗。

这既能增添些热闹气氛,也能显示新娘的矜贵。

方大郎不擅此道,便由方进事先为他备好了宋代成郎中所作的《催妆》,请一位识字的族人代为朗声念出:

“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

“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这首诗诙谐风趣,又带着几分对新人的美好期盼和对良缘的赞叹。

“菩萨看麻胡”更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吉利话,寓意佳偶天成,连神佛都要看顾。

诗一念出,堂上众人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和喝彩声,气氛顿时更加热烈。

柳家的女眷们也忍俊不禁,纷纷称赞新郎官请来的“代笔者”有心思,也算是催妆礼圆满达成。

待妆扮妥当,新娘柳氏在喜娘的搀扶下,走出闺房。

她头戴红盖头,身着崭新的嫁衣,莲步轻移。

此时,便是“却扇”之礼。

古时新娘多以扇遮面,需新郎作诗或行礼,新娘方才移开扇子,或由兄长代为却扇。

柳家简化了此礼,由新娘的堂兄象征性地用一把绘有梅兰竹菊的团扇在新娘面前虚晃一下,便算礼成。

最重要的环节,自然是拜别父母。

柳氏被搀扶到柳老夫人面前,盈盈下拜,泪水浸湿了红盖头。

柳老夫人拉着孙女的手,老泪纵横,哽咽着叮嘱道:“好孩子,到了方家,要孝顺公婆,和睦叔伯妯娌,莫要任性使气。”

“方家是好人家,状元公更是明理之人,你嫁过去,祖母也算放心了。”

“只是……只是日后常回来看看祖母,祖母……舍不得你啊……”

柳氏泣不成声,连连点头。

方大郎在一旁见状,也躬身对柳老夫人行礼道:“祖母放心,孙婿定会好生待柳妹妹,绝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柳老夫人拭去泪水,从身旁取过一个早己备好的红漆描金小匣子,递给柳氏:“这是你母亲留下的唯一念想,还有祖母给你添置的一些体己,你且收好,到了那边,莫要亏待了自己。”

一番依依不舍的叮咛惜别之后,柳氏在喜娘和丫鬟的搀扶下,一步三回头地被送上了花轿。

柳家门外,鞭炮再次响起,迎亲队伍在柳家亲眷的目送下,缓缓启程返回。

青河县城东,钱府。

方二郎的迎亲队伍则显得更为热闹和首接。

钱大粮商本就是个豪爽重排场之人,女儿出嫁这等大事,自然是办得风风火火。

迎亲队伍刚到钱府门口,便有钱府的管家带着一众仆役笑脸相迎。

大门敞开,鞭炮齐鸣,毫不拖沓。

钱老板夫妇早己等候在中堂,见到方二郎,钱老板哈哈大笑,上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女婿!今日可把你盼来了!我家招娣能嫁给你,那是她的福气!”

“以后你们小两口好好过日子,我钱家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钱夫人则拉着方二郎的手,细细打量,满脸都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的神情,口中连连称赞道:“好!好!二郎果然是一表人才,孔武有力,我们家招娣跟着你,我放心!”

钱家的催妆礼更是首接。

只见钱老板大手一挥,便有仆役抬上数个描金红漆大箱,里面装满了绫罗绸缎、金银首饰,皆是给新娘的添妆。

媒婆的吉祥话说得天花乱坠,钱府上下喜气洋洋。

待新娘钱招娣妆扮停当,从内堂走出,那股子爽利泼辣的劲头,便是隔着红盖头也能感受到几分。

钱老板看着女儿,眼中虽有不舍,更多的却是骄傲。

他大声道:“招娣!到了方家,那就是方家的人了!”

“一定要孝敬公婆,友爱妯娌,好好辅佐你夫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也让你公婆和状元叔高看咱们钱家一眼!知道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