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爹娘和几位哥哥嫂嫂在,我会将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也会照顾好腹中的孩儿,只盼着你们父子早日团聚。”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丈夫的信任和对未来团聚的期盼。
岳父张员外在一旁听着女婿这番条理清晰、处处为家人着想的分析。
那股子非要全家都跟着去松江府撑场面的劲头,也渐渐消了下去。
他虽然粗豪,却也并非不明事理。
更何况这番话还处处体谅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和即将出世的外孙。
他知道女婿说的是实情。
初入官场,确实有诸多不易。
将家眷都带在身边,反而是个累赘。
张员外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
既有对女儿女婿即将分别的不舍,也有对女婿成熟稳重的欣慰。
他瓮声瓮气地说道:“唉,进儿啊,还是你想得周到,比爹这个老丈人强多了!”
“爹是粗人一个,只想着人多热闹,给你撑场面,却没考虑到这些细枝末节。”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说的办!翠莲和孩子就先留在青河,有我老张家和你们方家照应着,保管妥妥当当!”
岳父张员外随即又拍着胸脯,恢复了几分豪气,大声道:“不过,钱财方面你尽管放心!到了松江府,该花的钱一文都不能省!”
“宅子要买最好的!仆役要雇最得力的!上上下下的应酬打点,一样都不能含糊!”
“缺什么少什么,只管派人捎信回来!爹就是把这身家性命都豁出去,也得让你在松江府当一个威风八面、体体面面的状元官!”
方老爹也终于开口了。
他放下手中那杆早己熄灭了的旱烟斗,布满老茧的手在粗布裤子上擦了擦,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
“进儿,你安心去,家里有我们,有你三个哥哥,还有你岳父帮衬着,出不了岔子。”
“你只需记住,无论将来遇到什么难处,遇到什么风浪,方家永远是你的根,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李氏也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强自挤出一丝笑容,拉着儿子的手,反复叮嘱道:“是啊,儿,你只管去闯你的锦绣前程。”
“家里这边,有娘和你媳妇儿、还有即将过门的几位好嫂嫂在,保管给你打理得妥妥当当,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你只需……只需时常捎封信回来,报个平安,让娘知道你好好的,吃得好,睡得香,娘就心满意足了。”
一场关于是否举家迁徙的讨论,就在这种充满着浓浓亲情、深深理解和殷殷期盼的氛围中,最终达成了共识。
方进先独自前往松江府上任,只带少量核心的仆役和未来可能招揽的幕僚。
待一切安顿妥当,翠莲和孩子身体康健之后,再考虑分批接家眷前往松江团聚。
父母兄长则暂时留守青河,经营家业,照管田产,作为方进最坚实、也最温暖的后方基地。
而在解决了家眷随行的问题后,方进又与家人商议了其他一些重要事务。
比如,他将朝廷赏赐的大部分金银交给了父亲和大哥,用于家中日常开销,还有田产购置以及兄长们婚后的生活。
他也叮嘱哥哥们,要善待新嫂,勤俭持家,努力将方家的产业经营得更好。
他还特意与岳父商议,希望岳父能凭借其在商场的人脉和经验,帮助方家在青河县乃至周边地区,拓展一些正当的营生。
比如开设粮行、布庄。
或者投资一些有前景的作坊,以此来增加家族的收入,确保家人生活无忧。
张员外对此自然是满口答应。
他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甚至提出要与方家合股,将生意做大做强。
对于翠莲,方进更是关怀备至。
他仔细询问了产婆的安排,叮嘱了各种孕期和产后的注意事项,又留下足够的银两,让她安心养胎,不必为生计担忧。
他还与翠莲商量,等孩子出生后,无论男女,都要请最好的先生启蒙。
将来也要走读书科举的路子,让方家的书香门第传承下去。
日子,就在这忙碌而充实的规划和准备中飞快流逝。
三位兄长的婚期都己经定下,就在方进离家赴任之前。
方进决定,要亲眼看着三位兄长成家立业,了却自己一桩最大的心愿,然后再安心奔赴前程。
青河县的秋日,天高云淡,稻谷飘香。
方家大宅内外,再次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准备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