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巨富,但供养亲家和外孙在松江府过上舒坦日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进儿,你别管钱的事,只管把爹娘、翠莲都带上!排场一定要足!”
岳母王氏也适时地开口,语气比丈夫温和了许多,却也带着同样的期盼:“是啊,进儿,你岳父说得在理。”
“翠莲这眼看着就要生了,你这一去松江,山高路远的,她一个人在家,心里头肯定惦记。”
“若是能跟着你,即便辛苦些,一家人能在一块儿,心里也踏实。”
她拉着翠莲的手,轻轻拍了拍。
三位兄长此刻也纷纷表态。
方大郎憨厚地说道:“西弟,你要是觉得方便,把爹娘带上也好,我们在家照看田产,也能放心些。”
“只是……我们哥仨就不去给你添乱了,刚成家,也得顾着家里。”
方二郎也点头道:“是啊,西弟,爹娘年纪大了,身边有人照顾总是好的,我们哥仨还年轻,在家也能干活。”
方三郎则想得更远一些:“西弟,你初到松江府,官场上应酬肯定多,家里没个主母操持也不行,弟妹跟着你去,也能帮你打理内宅,让你安心公务。”
方进静静地听着家人的话语,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知道,无论是父母的担忧,岳父母的豪爽,还是兄长们的体谅,都源于对他的深爱和期盼。
他沉吟片刻,目光再次温和地扫过每一位家人。
然后方进才缓缓开口,将自己早己深思熟虑的想法和盘托出。
“爹,娘,岳父大人,岳母大人,大哥,二哥,三哥,翠莲,你们的心意,孩儿都明白,也感激不尽。”
“只是,此事并非仅仅是是否方便、开销多少的问题,孩儿有几层顾虑,还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其一,松江府乃江南重镇,鱼米之乡,商贸繁盛,但同样的,官场也必然比青河县复杂得多。”
“我此次前去担任通判,品级虽不高,但职权不轻,所面临的局面也必然比青河县复杂得多。”
“那里的海防事务虽有朝廷海禁政策的约束,但民间的走私活动和潜在的海上冲突,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需要全神贯注去应对。”
“我初来乍到,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务之中,才能尽快熟悉情况,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若此时便将全家老小都接过去,我必然要分心照顾,恐怕会影响到公务,辜负了圣上的期许和恩师的教诲。”
方进看到父母和岳父母脸上露出一丝凝重,知道他们听进去了。
便继续说道:“其二,爹娘年事己高,尤其是娘,前些日子因为我中状元之事,情绪大起大落,还曾晕厥过去,医生也曾嘱咐要好生静养,不宜再受大的刺激和劳累。”
“咱们青河县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气候宜人,乡邻也都熟悉,更有家中田产和哥哥们照料,爹娘在此颐养天年,心情舒畅,身体才能康泰。”
“松江府虽好,但毕竟是异地,水土、饮食习惯都与家乡不同,我担心爹娘去了会水土不服,反而有损康健。”
“而且,从青河到松江,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对二老的身体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李氏听儿子如此细致地为自己考虑。
又想到自己之前的确因为激动而晕厥,如今身体也确实不如从前那般硬朗,便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她眼中虽然依旧充满了不舍,却也多了几分理解和欣慰。
儿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心疼爹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