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开口道:“方进,朕览你殿试策论,言辞恳切,见识不凡,尤其对东南财赋、漕运、海防之事,颇有独到之见。”
“只是,”皇帝的语气微微一转,“其中所言,是否过于急切?”
“开海通商,税制归一,皆乃国之大政,牵一发而动全身,非一朝一夕可成也。”
方进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皇帝在敲打他。
既是肯定,也是告诫。
他连忙躬身答道:“陛下圣明!臣年轻识浅,所言或有疏漏偏颇之处,实乃忧心国事,不揣冒昧,妄陈管见。”
“臣亦知国政之艰,非同纸上谈兵。”
“臣所献之策,不过刍荛之见,以备陛下参考。+衫_叶¨屋* _埂¨欣¢醉?全+”
“至于如何推行,何时推行,自当仰赖陛下圣裁,与朝中诸公审慎权衡,循序渐进,方为万全。”
这番回答,既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并非完全否定。
又将最终决策权完全归于皇帝和朝廷。
他姿态放得极低,显得既有见识又不失恭顺。
皇帝闻言,眼中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点了点头:“嗯,孺子可教。有此心,己是难得。”
“状元及第,荣耀加身,更当戒骄戒躁,潜心向学,日后方能为国效力。”
“臣谨遵陛下教诲!”方进再次叩首。
皇帝又勉励了榜眼张若谷和探花沈清彦几句,便示意礼部继续进行仪式。
随后,便是赏赐状元、榜眼、探花的冠带袍服。
方进换上那套比贡士袍服更加华丽、用料更加考究、象征着状元身份的绯红色官袍,头戴金花乌纱帽。
他只觉得整个人都仿佛脱胎换骨,一股前所未有的尊贵感油然而生。
这绯红的袍服,不仅仅是衣物的更换,更是身份的跃迁。
是所有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极致荣耀。
紧接着,便是更为隆重庄严的拜谒圣师与皇宫谢恩仪式。
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
新科状元方进、榜眼张若谷、探花沈清彦。
这三位天子骄子,将在数百名新科进士羡慕与敬仰的目光中,再次列队,前往国子监孔庙。
这一次,他们的位置更加显赫。
方进作为状元,当仁不让地走在最前方。
他的每一步都沉稳而坚定,绯红的袍服在晨光下熠熠生辉,映衬着他英挺的面容和深邃的眼眸。
国子监孔庙,香烟缭绕,钟磬悠扬。
大成殿前,早己摆设了隆重的祭品。
在祭酒博士的赞礼声中。
方进作为状元,代表所有新科进士,恭敬地向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敬香、献爵、宣读祭文。
他的声音清朗而富有磁性,祭文辞藻典雅,寓意深远。
既表达了对先师的崇敬,也阐述了他们这些后辈学子继承道统、为国效力的决心。
整个仪式庄严肃穆,充满了对文化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尊重。
拜谒完孔圣,队伍再次集结,浩浩荡荡地向皇宫进发。
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不再是午门外的广场,而是更为核心的太和殿。
新科状元、榜眼、探花将获得在太和殿内再次面圣谢恩的殊荣,其余进士则在殿外丹墀等候。
当方进随着礼部官员踏入那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太和殿时,即便他己有所准备,依旧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高悬的“建极绥猷”匾额,雕龙画凤的梁柱,九龙金漆宝座上端坐的皇帝陛下,以及两侧肃立的顶尖文武重臣。
这一切都散发着令人窒息的皇权威严。
方进、张若谷、沈清彦三人,在殿中按照礼仪,再次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口称“臣等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的谢恩,比之前的殿试朝贺更加正式,也更加荣耀。
皇帝陛下龙颜看起来颇为愉悦,他目光温和地看着阶下这三位新出炉的天子门生,缓缓开口道:“三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方进、张若谷、沈清彦,”皇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尔等皆乃国之栋梁,朕心甚慰。”
“尤其是方进,”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方进身上,“你以‘连中三元’之才,夺得本科状元,实乃我大夏之幸事!”
“朕览你策论,见识卓著,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朕希望你日后入仕,能将这份才学与担当,真正用于为国为民,莫负了朕今日的期许,也莫负了天下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