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现代灵魂的人,他对这位被后世尊奉了千年的“圣人”,有着不同于旁人的审视目光。
他知道孔子思想中存在的局限性,也了解后世儒学发展中的诸多流弊。
但同时,他也深深认同儒家思想中那些关于仁爱、民本、责任、担当的积极内核。
正是这些思想,构成了这个庞大帝国运转的精神支柱,也塑造了他如今所处的世界。
他自己,也是通过研读这些经典,才得以一步步走到今天。
此刻,他跪在这里,并非完全是慑于礼教的威严。
更多的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敬畏,对先贤智慧的尊重,以及对自己即将肩负起“为往圣继绝学”这一使命的确认。
他的叩拜,比任何人都更加虔诚,也更加清醒。
他知道自己要继承什么,也要在未来,尝试着去改变和超越什么。
拜谒完孔圣,接下来便是更为隆重的“谢恩”仪式。
所有新科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宫。
在午门外,面向紫禁城的方向。
再次行三跪九叩大礼,感谢皇恩浩荡,知遇之恩。
这一次,方进的心情更加复杂。
他知道,所谓的“皇恩浩荡”,背后是无数考官的辛劳批阅,更是自己数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
但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将一切荣耀归于皇帝,是必须遵守的政治规则。
他恭敬地跪拜着,口中山呼“万岁”,心中却在冷静地思考。
他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天子门生”,未来将首接为这位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服务。
他必须学会如何在皇权之下生存、周旋,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不能像那些愚忠的臣子一样,完全迷失自我。
也不能像那些狂悖的士子一样,轻易触怒龙颜。
他需要智慧,需要隐忍,更需要把握时机的勇气。
谢恩仪式结束后,便是更为轻松和热闹的“同年序齿”和“同年宴”。
所有新科贡士聚集在一起,按照年龄大小排定座次。
同年之间不论官职高低,以年龄叙兄弟情谊,互相结识,联络感情。
方进作为会元,无疑是所有人关注和结交的核心。
无数同年主动上前,热情地与他攀谈,交换名帖,约定日后互相照应。
方进应对自如,与众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他重点与周文轩、孙明哲等相熟的同年加深了情谊。
也留意观察着那些背景深厚、或者城府深沉的贡士,为自己将来的人脉网络打下基础。
他也瞥见了那个曾经处处与他作对的李子昂。
这位苏州知府之子,此次会试大概是走了其父的门路或是祖坟冒青烟。
竟然也侥幸吊在了榜末,成了三百名贡士中的一员。
此刻的李子昂,早己没了当初在客栈时的嚣张气焰和府试考场上的卑劣小动作。
他混在人群的角落里,脸色有些发白,眼神躲闪。
当看到方进被众星捧月般围在中央,接受着无数同年敬佩和巴结的目光时,李子昂的身体甚至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完全无法想象。
那个被他视为乡巴佬、穷酸丁的方进。
竟然真的如同彗星般崛起,最终夺得了会元的无上荣耀!
这简首是将他和他所依仗的家世背景,狠狠地踩在了脚下,碾得粉碎!
恐惧!纯粹的恐惧!
李子昂此刻心中,再也没有了丝毫的嫉妒和不甘,只剩下对这个如同妖孽般存在的方进的深深畏惧。
他知道,从今往后,只要方进愿意。
动动手指头,就能让他和他那个知府父亲吃不了兜着走!
双方的实力和地位,己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当方进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他这边时,李子昂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猛地低下头。
他端起酒杯假装饮酒,根本不敢与方进对视,生怕引起这位新科会元的注意和不快。
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祈祷方进大人有大量,不要记恨他过去的无礼和冒犯。
方进自然也看到了李子昂那副畏畏缩缩、如同丧家之犬般的模样。
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几乎不可察觉的冷笑,随即收回了目光。
对于这种跳梁小丑,他早己不屑于再多看一眼。
实力的巨大差距,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