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科举状元郎,光宗耀祖 > 第46章 等待放榜,尽人事,听天命

第46章 等待放榜,尽人事,听天命

实际上也是信息交换和人脉构建的重要场所。

方进凭借着江南解元的身份和之前积累下的名声,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许多举子都主动上前结交,言辞恭维,态度热情。

方进应对得体,既不显得高傲,也不过分热络。

他与周文轩、孙明哲等相熟的同年加深了情谊,也结识了一些来自其他省份的优秀举子。

他发现,这些能够通过乡试来到京城的,果然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大多见多识广,谈吐不凡,对时政也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

在与这些人的交流中,方进既开阔了眼界,也获取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比如,关于此次会试阅卷的进度、几位主要考官的风格偏好、以及京城中各个政治派系的最新动向等等。

他也听到了一些关于自己的议论。

有人盛赞他的才华,认为他必定高中前列,甚至有望问鼎会元。

也有人对他那篇据说“惊世骇俗”的策论表示担忧,认为他太过冒险,可能会因此而落榜。

更有人酸溜溜地散布谣言,说他是依靠座师李侍郎的关系才得以连捷,此次会试恐怕也是如此。

对于这些议论,方进只是置之一笑。

他知道,在结果出来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测和臆断。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信。

当然,他也并非完全与世无争。

除了同年之间的交际,方进也遵照礼数,去拜访了几位在京为官的江南同乡前辈。

这些人大多是翰林院或六部的中下级官员,虽然未必能首接帮上什么大忙,但多结交一些人脉,总归没有坏处。

他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了京城官场的运作模式和人情世故。

时间就在这既紧张又充满各种信息和社交的氛围中,一天天地流逝。

距离放榜的日子越来越近,京城的气氛也愈发凝重。

客栈和会馆里,举子们脸上的焦虑之色越来越浓。

有人开始焚香祷告,有人则变得沉默寡言,有人甚至因为压力过大而病倒。

方进虽然内心也并非毫无波澜,但他努力让自己保持着最佳状态。

他每日坚持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也格外注意。

他知道,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对于迎接即将到来的结果至关重要。

他也会在傍晚时分,独自一人在会馆的庭院里散步,望着京城上空璀璨的星河,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如果中了贡士,下一步便是殿试。

殿试之后,便是授官。

以他解元的身份和可能的会试名次,进入翰林院几乎是板上钉钉。

翰林院之后呢?

是外放地方,积累经验?还是留在京城,在六部历练?

亦或是,凭借才学和机遇,首接进入内阁,参与国家大政?

他的心中,己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当然,他也想过落榜的可能。

如果真的名落孙山,他也不会就此沉沦。

他会回到青河,继续苦读,等待下一个三年。

他相信,以自己的才学和毅力,终有金榜题名的一天。

只是,那样的结果,无疑会让他和家人都深感失望,也会让那些嘲讽者更加得意。

所以,他必须成功!也必然会成功!

放榜的前一天晚上,方进罕见地失眠了。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考试的场景、策论的内容、家人的面容、以及对未来的种种设想……

他知道,明天,将是他觉醒前世记忆以来,最为关键的一天!

那张薄薄的杏榜,将最终决定他未来数十年的人生走向!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闭上眼睛,默默地念着《大学》里的句子。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窗外,月明星稀,京城陷入了沉睡。

但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有数千颗心。

正和方进一样,在激动、焦虑和期盼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等待着,命运的最终宣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