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手中沉甸甸的铜钱,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为方老爷这样的文曲星报喜,是咱们的福分!福分呐!”
其他差役也纷纷道谢,看向方进的目光更加恭敬。
这就是现实。
有功名在身,连官府的差役都会高看你一眼。
若是换做以前,方进就算拿出再多的钱,也未必能换来他们如此和颜悦色。
在差役们的引领和村民们的簇拥下,方进一行人朝着自家院子走去。
远远地,就看到自家那破旧的院门大敞着,门口挤满了人。
当方进的身影出现时,院子里瞬间爆发出更加强烈的哭喊声和欢呼声!
李氏第一个冲了出来,她不顾一切地扑到儿子怀里,放声大哭:“儿啊!我的儿啊!你……你终于熬出头了!娘……娘不是在做梦吧?!”
她枯瘦的手紧紧抓着方进的胳膊,仿佛一松手,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就会消失。
“娘!是真的!儿子中了!儿子是案首!”
方进眼圈也红了,紧紧抱住母亲瘦弱的肩膀,声音哽咽。
翠莲也哭着跑了过来,她没有扑上来,只是站在一旁,痴痴地看着丈夫,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不断滑落,嘴角却带着世界上最幸福的笑容。
方大郎、方二郎、方三郎三个铁塔似的汉子,此刻也再也忍不住,抱在一起,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将这些年积压在心底的委屈、辛酸和压力,尽情地宣泄出来。
整个方家小院,被一种混杂着泪水、欢笑和激动的情绪彻底淹没。
周围的乡邻们看着这一幕,也无不动容。
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悄悄抹起了眼泪。
他们是看着方进长大的,也见证了方家这些年的艰辛不易。
如今方进一朝高中,他们也由衷地为这个苦尽甘来的家庭感到高兴。
当然,人群中也夹杂着一些复杂的情绪。
比如之前那些说过风凉话、看不起方家的人,此刻都缩在人群后面,脸色尴尬,眼神躲闪。
他们万万没想到,那个被他们嘲笑了无数次的“废物点心”,竟然真的鲤鱼跃龙门,成了高高在上的“案首老爷”!
他们心中充满了懊悔和一丝恐惧,生怕方进会记仇报复。
还有一些平日里与方家关系疏远的亲戚,此刻却挤在最前面,脸上堆满了最热情的笑容,一口一个“好侄儿”、“好外甥”,仿佛他们才是方进最亲近的人。
他们带来的贺礼也五花八门,有提着两只老母鸡的,有拎着一篮子鸡蛋的,还有的甚至扛着一小袋自家种的粮食。
虽然东西不值钱,但这份“心意”却来得格外“及时”。
方进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了然。
他没有去理会那些曾经嘲讽过他的人,对于那些前来巴结的亲戚,他也只是礼貌地点头回应,保持着距离。
他知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真正值得他珍惜的,是那些在他落魄时不离不弃、默默支持他的家人和少数善良的乡邻。
县衙的差役们,在宣读完捷报,收了赏钱之后,又郑重地取出一块早己准备好的、用红绸覆盖的匾额。
“方老爷!这是县太爷亲笔题写的‘案首’匾额!请您过目!”班头高声喊道。
随着红绸揭开,一块黑底金字、气派非凡的“案首”匾额展现在众人面前!
阳光下,那两个大字熠熠生辉,充满了荣耀和权威!
“好!好匾!”
“挂起来!快挂起来!”
村民们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在众人的簇拥和帮助下,这块象征着无上荣耀的“案首”匾额,被郑重地、敲锣打鼓地挂在了方家那破旧的院门之上!
虽然院墙依旧低矮,茅草屋顶依旧破败。
但这块金光闪闪的匾额,却仿佛赋予了这座普通农家院落一种难以言喻的光环和威严!
它像是在向所有人宣告:这里,居住着一位未来的大人物!
挂完匾额,差役们又送上了县衙发放的赏银——足足有十两纹银!
这对于之前的方家来说,简首是一笔天文数字!
足够他们盖几间新瓦房,再买上几亩好地了!
李氏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几乎不敢去接。
还是方进接了过来,交到母亲手中:“娘,您收好。以后,咱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荣耀加身,乡邻侧目。
这一天,对于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