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进攥着那沉甸甸的二十三个铜板,手心都有些发潮。/0.0~暁+说`网¢ ?首^发\
这不仅仅是钱,更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依靠自己的本事堂堂正正挣来的收入,意义非凡。
他几乎是小跑着回到了家。
当他将那一把散发着汗味和泥土气息的铜钱摊在灶台旁的破木桌上时,正在帮母亲烧火的翠莲惊讶地捂住了嘴。
李氏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凑过来看,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不敢置信。
“这……这是……”
李氏颤声问道。
“娘,翠莲,这是我刚才在村口说书,乡亲们赏的!”
方进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虽然不多,但够我们买些笔墨纸张了!”
“说书……真的能挣钱?”
李氏喃喃道,她看着那些铜板,又看看儿子,仿佛在确认这不是梦。
翠莲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喜悦和骄傲:“我就知道,当家的不是池中之物!”
恰好此时,方大郎、方二郎、方三郎扛着农具,一身疲惫地从外面回来。
看到桌上的铜钱和方进兴奋的模样,都围了过来。
当听方进解释了钱的来历后,三个哥哥的反应各不相同。
方大郎憨厚地咧嘴笑了:“好小子!有你的!比俺们扛一天活挣得还快!”
方二郎默默地点了点头,眼神里也透着一丝赞许。*看~书?君` .嶵′鑫¢璋\节_更\辛?筷?
方三郎则拍了拍方进的肩膀,挤眉弄眼道:“西哥,行啊!改明儿也教教我,我也去说一段?”
“去去去,你懂个啥!”
李氏嗔怪地拍了三儿子一下,但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掩饰不住,“老西这是正经本事!”
她小心翼翼地将铜钱收拢起来,用一块干净的布包好,递还给方进,“老西,这钱是你挣的,你自己收着,明天就去镇上,买些好点的纸笔,别耽误了正经学问。”
方进心中一暖,接过钱袋:“谢谢娘。”
他又看向哥哥们,“大哥二哥三哥,以后家里的开销,我也会尽力分担。”
“说啥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方大郎摆摆手,“你安心读书才是正事!”
这天晚上的饭桌上,气氛比前几天更加轻松活跃。
虽然吃的还是粗茶淡饭,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
方进说书挣钱这件事,像是一缕阳光,照进了这个长久被贫困和失望笼罩的家庭。
第二天一早,方进再次踏上了去镇上的路。¢d¢a¨w~e-n¨x+u′e′x*s¨w!.~c/o?m,
这一次,他的脚步轻快了许多,心里也有了底气。
他没有首接去文墨斋,而是先在集市上转了转,想看看有没有更便宜的摊贩。
可惜,卖文具的只有文墨斋一家,别无分号。
他硬着头皮再次走进了文墨斋。
还是那个山羊胡掌柜,看到方进,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大概还记得这个前天来淘换废纸的穷书生。
“掌柜的,我想买些笔墨纸张。”
方进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有底气。
掌柜的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见他虽然衣衫依旧破旧,但神色似乎比上次从容了些,便指了指柜台后面的架子,淡淡道:“自己看吧,笔墨纸砚都在那儿,价格标着呢。”
方进走到架子前,仔细挑选起来。
笔,不能太差,否则写出的字都控制不好。
他看中了一支标价十五文的狼毫小楷,笔杆光滑,笔锋还算整齐,试了试弹性也不错,对于练习八股来说足够了。
墨,他选了一块最小的松烟墨,标价五文,虽然品质一般,但至少能磨出像样的黑色来。
纸,这是消耗最大的。
他看到有按“刀”(一百张)卖的毛边纸,价格相对便宜,但纸质粗糙,洇墨厉害。
旁边还有稍好一些的竹纸,一刀要二十文。
方进掂量了一下手中的钱袋,总共二十三个铜板,买了笔和墨就只剩下三文钱了。
连最便宜的毛边纸都买不起一刀。
他有些犯难。
这时,他注意到柜台角落里放着一摞裁切剩下的、大小不一的纸张边角料,似乎是装订书籍或者裁纸时剩下的。
“掌柜的,”方进指了指那堆边角料,“这些纸……怎么卖?”
掌柜的瞥了一眼,不耐烦地挥挥手:“哦,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