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学府高三(7)班的实验角,永远堆着比课本还高的零件和图纸。.零`点-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王楚涵正蹲在地上,给一个拆到一半的旧能量炉换线圈,焊锡的白烟混着窗外飘进来的槐花香,在午后阳光里慢慢散开。
“楚涵,帮我递下绝缘胶带。” 郑士彪的声音从一堆旧书后面冒出来。他今天在整理实验室角落的储藏柜——老杨说里面有上届学生留下的实验记录,让他们清理出来归档。
王楚涵头也没抬,随手把胶带扔过去:“找到啥宝贝了?别又是些画满鬼画符的草稿。”
“还真不是……” 郑士彪的声音突然顿住,带着点难以置信的发飘。王楚涵闻声抬头,看见他手里捧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书页边缘都卷了毛边,封面上没有作者,只有一行烫金的字:《多维空间通道构建与平行时空观测录》。
“这啥?” 王楚涵走过去,指尖刚碰到书皮,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纸质摸着像某种特殊的合成纤维,翻页时发出的不是纸张摩擦声,更像细微的电流声。
郑士彪已经翻到了中间,手指点着一页手绘的示意图:“你看这个。”
图上画着个环形装置,结构和王楚涵之前构思的空间共振器惊人地相似,但标注的核心参数却完全不同。旁边用钢笔写着几行小字:“公元2047年3月,首次捕捉到平行时空频率波动,坐标a-73区域存在稳定通道,需能量阈值≥9.8t,以铱合金线圈构建共振场……”
“2047年?” 王楚涵皱起眉,“现在才2045年。”
“而且这理论……” 郑士彪快速翻着书页,“里面提到的‘平行时空观测数据’,有几处和老杨给的那篇论文高度重合,但细节更具体。你看这里,”他指着一张手绘的星空图,图上某个光点被圈出来,旁边写着“存在同源生命体信号”,“它说……平行时空里,可能有‘另一个我们’。”
实验室里静了几秒。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清晰,王楚涵看着那行字,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你觉得……这书是真的?” 她伸手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封底内侧贴着个模糊的标签,像是某个大学实验室的编号,但被磨损得看不清了。
“不管真假,这设计图能落地。” 郑士彪突然抬头,眼睛亮得吓人,“咱们实验室的铱合金线圈上个月刚到,能量炉虽然旧,但超频运行的话,说不定能摸到它说的阈值。”
“疯了?” 王楚涵挑眉,“老杨说了,未经审批的空间实验绝对不能碰,风险评估都没做——”
“但你不想知道吗?” 郑士彪把书往她面前推了推,“这书上说的‘平行时空’,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些‘同源生命体’,真的和我们一样吗?就试一次,搭个最小的原型机,只做频率探测,不真的开通道,行不行?”
王楚涵看着书页上那个环形装置的示意图,又看了看郑士彪眼里的兴奋——那是和她每次想到新点子时,一模一样的光。她沉默了几秒,伸手从桌角扯过一张草稿纸,笔尖在纸上划下第一个线圈的轮廓。
“行。” 她抬头时,嘴角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冲动,“但得改参数,安全第一。出了事,你顶着。”
郑士彪立刻笑起来,把书摊开在两人中间:“一言为定。先从线圈绕制开始,按书上说的,用0.3毫米的铱丝……”
阳光慢慢西斜,实验角的灯泡亮了起来,照着两张凑在一起的脸,和纸上渐渐清晰的环形装置草图。他们没注意到,那本深蓝色封皮的书,在灯光下泛着一层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银灰色微光,像某种沉睡的信号,被他们翻动书页的动作,轻轻唤醒了。
这就是一切的起点——从一本不知来源的旧书开始,两个少年想验证一个疯狂的猜想,却没意识到,他们即将撬动的,是远比“平行时空是否存在”更沉重的东西。
实验室的灯泡忽明忽暗,映着王楚涵和郑士彪眼下的青黑。
距离发现那本深蓝色封皮的书,已经过去三天。这三天里,高三(7)班的实验角几乎成了两人的专属领地——王楚涵用0.3毫米的铱丝绕好了环形线圈,细如蛛网的金属丝在环形支架上盘了整整二十七圈,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银光;郑士彪则把书里的能量转换公式敲进了旧电脑,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流,正一点点匹配着实验室能量炉的输出参数。
“最后一次校准。′5-4¨k`a_n^s\h,u,.\c¨o/m·”郑士彪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指尖在键盘上敲下回车,“频率锁定在73.4赫兹,和书上写的‘平行时空基础共振频率’只差0.1。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