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藏进鱼肚子,准备随货轮运往香港。当他被戴上手铐时,货轮的汽笛声刚刚响起,海鸥在桅杆上空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情报部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缴获的证物:微型窃听器像颗纽扣般大小,藏在钢笔笔帽里;密写药水装在香水瓶中,标签上印着 “巴黎香水”;还有那台被拆解的碎纸机,齿轮间还卡着未完全销毁的硬盘碎片。
刘远拿起放大镜观察那枚微型窃听器,金属外壳上的螺纹细密均匀:“这是D国产的,比我们缴获的上次那批小巧三成。” 他转向作战参谋,“让无线电监测站加强对火箭集团军驻地周边的信号监控,特别是 1.5 到 30 兆赫的短波频段,这些间谍最喜欢用这个区间通讯。”
赵李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技术科的最终报告:“硬盘里的剩余数据全部恢复了,除了火箭旅部署,还有三个导弹试验基地的地形图。幸好发现及时,这些情报还没来得及传出去。”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张志强交代,他是因为孩子重病没钱医治,才被汉斯用五千块钱收买的。”
刘远沉默地看着窗外,梧桐树叶在阳光下闪着光。远处的工厂传来汽笛声,上班的自行车流汇成洪流。
技术科的老郑抱着台示波器走进来,屏幕上正显示着截获的无线电信号:“我们破解了汉斯与境外的联络密码,他们下一个目标是金陵计算机研究所的‘大夏’计划。” 他指着波形图解释,“这些脉冲信号的间隔规律,和上次监测到的完全一致。”
刘远拿起红色电话,听筒里传来总机接线员的声音:“请接金陵计算机研究所保密科。” 阳光穿过他的指缝,在通话记录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上面 “东风 - 2 弹道参数” 几个字被红笔圈了起来。
会议室的挂钟敲响十下,清脆的钟声在走廊里回荡。赵李望着桌上那些不起眼的证物,突然明白,这场无声的较量从来不曾停歇。就像此刻窗外平静的街道上,谁也不知道擦肩而过的人群中,是否就藏着觊觎国家机密的眼睛。
当最后一份结案报告被归档时,情报部大楼的影子在地面拉得很长。门口的哨兵挺首腰杆,钢枪在夕阳下闪着寒光。远处的广播里传来早间新闻,播报着火箭集团军演习成功的消息,声音越过围墙,与实验室里传来的机器嗡鸣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无声的守护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