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的将倭奴君臣的脑袋都砍的满地滚,谁来帮他们做那些苦事呢?
总不能大唐亲自下场驱逐那些倭奴国百姓进矿场当矿奴吧?
与其如此,倒不如设法吓破倭奴君主的胆子,让倭奴君主去做这种恶事,然后大唐作壁上观,去做一个执棋人。+j-i/n·c?h_e.n^g*h,b·g\c′.\c*o^m!
不下场的好处,就在于所有的恶事都可以说是倭奴的君臣做的。
而大唐只是来此开矿冶炼的商人,与倭奴国签订的合约,也只是按照劳工的数字支付倭奴王室钱财,只是因为倭奴君王贪财,才会大量提供给矿场劳动力。
等到将倭奴君王的威望和民心消磨殆尽了,就是大唐天兵正义降临,驱除邪恶的倭奴政权,将倭奴国拉进王化圈子里面的时候了。
“只要君主没有反抗的想法,便是他的军队是一只老虎带着群狼,又能如何呢?”
念及此处,秦桧嗤笑一声:“俗话说的好,打蛇打七寸,而国家的君主,便是国家的七寸。”
“这种小邦的君主,见识浅薄,根本没有什么深浅,只要我略施小计,就能让他对我俯首听命,敬仰大唐如敬神。”
将为军胆,君为臣胆,若是君主的胆子被吓破了,便是臣子的胆子有天大,那也像破了的气球,会不断泄气。*零*点¨墈?书_ ^首?发¢
同样的道理只要拿捏了君主,那便是朝堂上有志之士满堂,也无力回天。
这一点,亲身经历过的秦桧对此的感受可太多了,他也有的是手段让倭奴的君王舒明。
这也是有底蕴和没有底蕴的区别,悠久历史的沉淀和习惯记录的习惯让中原后世人能够不断的从史书中吸取教训,让历史螺旋前进。
某些小地方的天才,绞尽脑汁想出的计谋,或许在中原的史书上,都被当成反面案例讲遍了。
比如鸿门宴。
而在秦桧的眼中,被过度神话的君王,除了本朝陛下以外,皆是肉身凡胎的俗人,他们也会被欺骗,也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甚至生于皇宫,长于皇宫,仅凭借血脉便能登基御极天下的很多皇帝,智力连普通人的水平都达不到。
而他,历经宋朝三代皇帝,亲眼见到了对内和对外完全两副面孔的宋徽宗,是如何一步步在城破之前,逼迫自己的亲儿子宋钦宗继位,然后宋钦宗又如何一步步将自己送到金军大营里面的。
或许金人自己都没想到,这样都能骗一个皇帝进来。~卡_卡^暁?说`惘+ `已_发¨布¢最+薪¢漳-劫^
但这种荒谬的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
秦桧并不觉得,倭奴这个娶了自己外甥女,还和自己孙媳妇勾搭上,且被王玄策戴绿帽子而不自知的家伙能比宋徽宗强。
回到营帐之后,秦桧并没有急着去寻成济,而是先手写了一封书信,信成,他小心地吹干墨迹,将其折叠得方正严实,随后,他沉声唤道:“来人。”
帐帘应声掀起,守在外边的侍卫应声而入。
“你,速去使节团驻地。务必将此信,亲手交到王玄策王使节手中。”
他嘱咐道:“切记,必须亲眼看着他亲手接下。不得假手于人,不得中途转交,明白吗?”
“诺。”
侍卫双手接过信,声音干脆利落,他小心翼翼地将信贴身藏好,再次躬身行礼,旋即转离去。
帐内重归寂静,秦桧的眼神却不平静,他很在意王玄策这个变量的作用,因为计划中的有些事情,还需要王玄策在中策应才能让效果最好。
而且他也怕王玄策自己也有计划,导致他们俩的计划对冲,致使失败。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他才要与其提前沟通好,并将王玄策拉入自己的计划中。
全当是分润功劳了。
毕竟王玄策没有跟着长孙冲的队伍一起回洛阳,就代表着他也有着立功的想法。
而秦桧,也并不介意分润一部分功劳给王玄策,因为倭奴能够立功的机会太多了,他一个人也无法消化这些功劳,倒不如合作共赢。
“成济将军现在在哪里?”
秦桧目送信使离开,转而问起成济的踪迹。
为了效仿宋钦宗故事,还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匹夫猛将,而成济,显然很适合这个角色,到时候让成济随便杀几个倭奴臣子,在将倭奴君主圈起来,然后让他写降表,再狠狠的折辱几天,再将他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