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定西都护府那里正在种棉花,正是缺乏劳动力的时候。¨2,芭.墈?书/旺. -首^发?”
“如果你们能够到达昆仑奴产地的话,就抓一些奴隶到天竺沿岸放下,派人通知去定西都护府统治,让他去收货。”
李承乾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要是在海上遇到了阿拉伯人,尽量下死手,不用担心什么影响。”
“反正我日后会犁清那块地方的。”
按照李承乾的计划,等到他退位做太上皇以后,领兵西征第一个平定的地方就是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帝国,以那块地方的交通便利程度,李承乾统治那里短暂发展了三五年,便能够三面扩张了。
“奴隶..陛下需要我抓多少奴隶?”
郑和有些茫然,毕竟棉花种植园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讲,还是过于先进了。
“自然是越多越好,若不是我现在没有余力去占领天竺,我都想在天竺沿着海岸线分封几个大的诸侯国,然后让他们多多修建港口,以备舰队停泊和贸易。”
李承乾颇为遗憾的说道:“从泉州运送货物到定西都护府管辖的最远方的诸侯国,还是太过遥远了。”
“若是能够从天竺沿岸上岸,走陆运到达,能够省不少功夫。-微-趣-暁?税~蛧¢ -追·醉,歆.章/截_”
影响一个鼎盛国家疆域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便是交通条件。
天高皇帝远,指的便是在国家的边疆,皇帝和太阳一样远,因为光是书信往来,就需要一个月的路程。
若是封疆大吏真的有什么别样的想法,位于中央的皇帝,也只能要求他做的别太过分,其余的,也只能容忍。
毕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像李承乾一样,皇帝信任臣子,臣子忠诚皇帝。
而向外分封,固然是很好的消化地盘的手段,但也有着很严重的弊端。
因为分封初期可巩固统治,但三代之后血缘淡化+实力失衡=必然叛乱,而且向外分封...对于皇帝来说没有任何的益处。
甚至在唐朝以后,西域的绿洲逐渐消失,开发成本开始远远大于收获的成本。
眼光的局限性。
“越多越好...”
郑和有些沉默,他觉得当今陛下这直白的利益诉求,有些过于直白了。
就这种近乎于抢劫一般的贸易手段,郑和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在自己下南洋的路程上,树立起大唐的威望。_鑫_丸/本¢神,栈+ -首*发`
不过从目前看来,当今陛下似乎并不关心“万国来朝”一类的虚名,他更在乎实打实的实际收获,比如真金白银和劳动力物资。
但话说回来,唐朝本就是一个半奴隶半封建社会制度的国家,纵观有唐一朝,奴隶的使用贯穿了史书,
《唐律疏议》中多处明确规定:“奴婢畜产,类同资财。”、“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生产藩息者,谓婢产子、马生驹之类。”
吐蕃人的历史传说里,英雄歌谣中,大片大片的篇幅都在描绘抵御唐朝侵略的英雄人物志。
大量的奴隶带来的劳动力让唐朝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是代价也是很严重的,当唐朝衰落以后,迎来的便是吐蕃的报复。
而张议潮,便是出生在吐蕃统治的沙洲,所以他才会对吐蕃有着那么刻骨铭心的仇恨,若是张议潮攻打下吐蕃以后,怕是吐蕃要凭空没掉一半的人口。
这也是李承乾默许的。
甚至这是李承乾默许的一个地方,大唐的武将,个个都是顶格的杀胚,而他们所造的杀业,都有一部分要算在李承乾的身上,
所以要论杀业,李承乾的王座下镇压的亡魂,是数以万计的。
就算是他没有缩短道佛两家的编制,这两个玄学派系,也不可能净化掉这等规模的冤魂。
..............
洛阳一处再平常不过的茶肆周边却布满了隐藏身形的锦衣卫。
他们都在等着里面的谈话结束。
郭善爱和李栖筠寻了一处空座坐下,自有小厮过来上茶点,自从当今圣上酷爱这种炒制的茶叶,推崇纯茶原味为主以后,以前那种不知道是喝茶还是喝汤的品茶方式以最快的速度退出了高端风雅市场。
因为所谓的附庸风雅,这个风雅的源头不就是皇室吗?
皇帝喜欢的便是雅,皇帝厌恶的便是俗。
在权力面前,喜好,雅俗是可以颠倒的,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