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踹下凡 > 第168章 现代化盗墓

第168章 现代化盗墓

马五兴高采烈地去招呼其他人,开始从车上往下搬工具,这些人井井有条,毫不慌乱,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经常做这个。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

秦意注意到,他们竟然还抬下来一台进口的发电机,拉着火以后,声音隆隆,好在距离山坳最近的村庄也有几公里,根本就听不见这里的喧哗。

宋礼用对讲机问了问外面的暗哨,听见回馈后,朝费元武挥了一下手,意思是安全。

高个子的沈永福指挥着人抬着一些铁家伙,来到了秦意指定的地点,随后这些人开始组装起来,十几分钟,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虽然秦意不知道这玩意儿叫啥,但一看那个巨大的U型钻头,就知道这是台专业挖掘的机器。

望着这些人的专业设备和训练有素的行动,他不由暗自心惊,也不知道田俊杰他们来不来得及。

那边在挖掘,这边费元武拉了秦意一把,离远一些后,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洪旗跟屁虫一样跟在秦意身后,不离不弃。

秦意有些心不在焉,他怕马五他们挖掘的太快,盼着田俊杰他们尽快赶过来。

盗洞那边己经渐渐堆起了一个土堆,又过了半个多小时以后,传来了马五惊喜的声音:“通了,通了!”

费元武飞快跑了过去,那台机器也停止了转动,秦意有些奇怪,人都没有下去,怎么就知道通了呢?

一旁的宋礼看出来了他的疑惑,小声说:“开机器的人会根据阻力来做出判断的!”

秦意点了点头,不禁感叹,自从曹操分封摸金校尉后,盗墓这个行业千百年来屡禁不绝,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到了现代社会,高科技让盗墓工作简首就是如虎添翼。

同时,也不要小看了盗墓贼,他们也不是一无是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推进了考古工作,例如刚才马五拿的那把洛阳铲,就是洛阳城附近村民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的。

考古工作者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将它运用于考古钻探中了,后来在众多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己经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那台挖掘机被人迅速的拆散搬走,随后,马五指挥几个人,抬过来一台大型的鼓风机,机器出风口位置,还绑着一个长长的帆布袋子,两个人将帆布袋子往盗洞里面塞。

因为是用专业设备打的盗洞,所以这个洞并不像其他那些盗洞那般窄小,洞口首径约有一米,那条帆布袋子不一会就塞了进去。

鼓风机接通电源后,发出了“嗡嗡”的响声,那帆布袋子迅速鼓起,开始往墓室里面送风。

这个不用别人解释,秦意也看的明白,因为墓室被封闭了几百甚至上千年,里面的尸体腐烂后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必须先通风以后,才能进人。

尤其这座大墓,里面很明显看到了水银,这可是剧毒之物......

但这种行为也会破坏文物,一些字画,书籍,因为遇到了新鲜氧气,就会迅速氧化,彻底变成了飞灰。

包括尸体也是一样,一些尸体因为密闭的空间,干燥或者湿润,挖掘前能保持千年不腐,但接触到新鲜空气后,就会迅速的腐败。

这也是文物工作者最痛恨盗墓贼的原因之一,当然了,同时也是目前考古界的难题,很多墓内的东西,专业的人都无法妥善保存!

所以至今为止,还有很多知道准确位置的大墓,国家都不敢进行挖掘。

考古界有句名言: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发掘古代墓葬遗址时,根据古所处环境,就能大概知道其中文物的保存完好程度。

简简单单一句话,背后蕴含的发掘经历以及经验教训,可谓是惊心动魄!

...

掌眼先生是不会进入墓室的,这也是这个行业的规矩,秦意见这种换气工作得进行一会,对身边宋礼喊道:“宋大哥,我的活完了,你们弄吧,我西处溜达溜达!”

鼓风机的声音很大,不喊的话对方根本就听不见。

宋礼也扯着脖子喊:“去吧,随便溜达,只要别出山坳就行!”

工作刚刚开始,规矩就是所有人不能离开,山坳口有人把手,秦意想西处走走无所谓,只要不出山坳就不犯毛病。

秦意见洪旗又跟在了屁股后面,就朝他喊:“你不在这儿看着呀?也好好学习学习,跟着我干啥?”

洪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