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
宽敞的大厢房,一个个案桌前,考生们正襟危坐,眉头紧锁,看着跟前的考卷,不敢动笔答题。 科考是极为严苛的,写错不允许涂改,不小心点了个墨点,都可能会视为作弊。 要思忖再三,方可落笔答题。 而考场王的故乡的位置,最晚来的考生已然翻开了试卷,提起了笔。 “太子是个好人呐~” 最后一位进考场的,但是却坐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明辰坐在案前,感受着门外吹来的徐徐微风,轻轻笑了笑。 他知晓,这该是出自于那位太子的手笔。 前些日子熬夜去了太子府还是有些成效的。 虽然领导马上进icu了,但毕竟现在还没进不是嘛~ 还是可以给他许多助力的。 相较于其他慎之又慎的考生,他的心态放松的很。 高考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对于许多人而言,也不过只是一场严肃些的考试罢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他在试卷上画个鸭蛋,太子也有办法捞一捞他。 最多付出一些代价罢了。 …… 乾元的科考试题分三部分, 第一考为四书五经,并非明辰前世那些儒学典籍,不过也大差不差,是科考基础类学识,包含礼仪、大义、历史、忠君爱国思想……是考生们学习的最主要资料,也是童试乡试考试的主要内容。但是到了会试之后,这方面的成绩占比已然不大。 第二考行政策论,出题人给出一段事实材料,考生进行分析,并且给出政策解答,占比较高。 第三考是皇帝亲自出题,他也会亲自检阅,占比最大。这一考是萧宇制定的政策改革,最大程度上把选举公务员的权力抓在手心,平时不怎么上朝,这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忙碌时刻。 很久之前,还有一道诗词歌赋题,不过被砍掉了。 当朝圣上认为,会作诗跟会做官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甚至隐隐互斥。 文人以诗赋展现文学,抒发感情和理想,好的诗人往往需要突破天际的灵感和肆意妄为的浪漫。这与务实做官并不相符。 好的诗人不一定能成为好官,好官只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便可,也不需要作好诗。 背负着璀璨文化的明辰错过了一次含蓄装大比的机会。 他看了看试卷,提起笔来,信手挥毫。 先前跟柳望说的话,当然是胡咧咧的,柳望那小老弟估计也没说真话。 能来到这里的考生,除了一些不怕死的走关系的家伙,对于第一考基本都是手到擒来。 第二考和第三考才是真正的考试。 洋洋洒洒,明辰很快完成了前两考。 而最后一考, 一问, 王朝兴衰荣辱,朝代更迭,朕问,可有法令一朝永世不朽? 二问, 乾元当今危急,何解? 三问, 考生有何出众之才? 看样形式确实是有些紧迫了,老皇帝都急眼了,问的问题也挺现实的。 这次科举是考试,但也融合了招聘面试的问题。 老皇帝的招聘,现在已经开始了。 明辰撑着脑袋,静静的看着门外明媚的晴空。 晴空之下是年迈的国家,求长生的帝王,短命的太子,乌烟瘴气的朝堂…… 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永世不朽? 他思索了一番之后,拿起了笔来,狼毫点墨,信马由缰。 九族,梭哈! 夕日西下,时间在考生们挠头之间匆匆过去。 “大人,我答完了。” 忽的,传来一道清朗男声。 …… 演武场, “锃!” 剑鸣阵阵,寒光一闪。 接着,剑尖直抵一位军官的喉头,下一瞬,便可穿颈而过,夺人性命。 面色冷厉的青年缓缓收剑,朝着跟前的考官拱了拱手。 考官也是一脸一脸惊骇,不自觉的摸了摸喉咙。这年轻的后生,当真厉害。 王朝本就重文抑武,加之现在国家形势时局危机,指不定哪天就憋屈地死在战场上了,捞到的功勋兴许几个文臣耍嘴皮子搬弄是非就没了。 所以相较于文人科考而言,武人武举人数较少,却是冷清了许多。 但是,今年兴许是特殊的。 因为有个特殊的人,来了现场。 凌玉挑了挑眉,朝着另外一个方向看去。 禁卫拱卫着,王朝最为尊贵之人就坐在那王座之上,俯瞰着演武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