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当天,江孜早早就被叫了起来,外头的天色还黑乎乎的,连鸡鸣狗叫都没有,只有来来回回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屋里点着比往常更多的红烛油灯,十分的亮堂。′精~武_暁?税-惘? -唔¨错+内′容!
来给江孜梳妆的是傅怀瑾从镇上请来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一边给江孜上妆一边夸她皮肤好,寻常时候几乎不用胭脂水粉的人,突然上妆就叫人十分惊艳,难得早起的于晓静就守在江孜身边感慨:“我们家阿孜今天这么好看,还真是便宜了傅怀瑾了。”
惹得江孜都笑出了声,整个人一动,水粉差点抹到眼睛里了,赶紧坐直不敢乱动。
上妆时没涂唇,江母端来一碗小米粥:“少少吃些,水不能再喝了,今天一整天的时间,你可没工夫去茅房的。”
于晓静端着小米粥,吃着油条乐呵呵的:“当新娘子还得饿肚子,阿孜,今天的油条炸得可好吃了,酥酥脆脆的。”
江孜不想搭理她,快快的吃完小米粥,由江母帮着换好了嫁衣,涂上口脂,坐在镜子看着陌生又熟悉的自己,忙碌了半个时辰,终于听到了鸡鸣声。
鸡鸣声响起,村长奶奶便进了屋,走到江孜身后,拿起梳子为江孜作梳头礼——正常来说,梳头礼是由女方母亲以梳头的方式为新嫁娘送上祝福的方式。*顽,夲?神¢颤~ ′首.发+
可古代又多是迷信的,江母丧夫,她来梳头不算好兆头,还是请了村里最有福气的全福奶奶来为江孜梳头。
所谓梳头礼,一梳梳到尾,二梳举案齐眉,三叔儿孙满堂,梳头后盘发梳髻带上发簪。
一切准备就绪,天色也才刚刚微亮,江孜坐得浑身都有些僵硬了,江母和于晓静一左一右扶着她起了身。
新嫁娘出嫁前应该前往家庙或者祠堂,又或者去祖先牌位前行告庙礼,江家逃难定居方山村,没有家庙,也入不了只有方山村本姓人才能的祠堂,家中祖辈的牌位早就没了,只在庄子修建好的时候特地留了间屋子摆放江父的牌位。
此时江母就是要陪着江孜去给父亲的牌位行礼告别。
江母轻声细语的说着话,多数都是女儿长大了要出嫁了,说傅怀瑾是个不错的女婿,家中一切都好,江孜也附和着说了几句,等到外头的人敲门催促着说时间不早了,江母才抹了一把眼泪,与江孜一同走了出去。
回到屋里,江母出去招待村里人了,胡晴儿与于晓静便在屋里陪着江孜,三个人难得聚在一起说些私密话,江孜不敢多说话,口渴了又不敢喝水,只能润润唇,口脂又容易掉,简直是折磨。*看~书?君` .嶵′鑫¢璋\节_更\辛?筷?
过去差不多半个时辰,江母又回到房中,将胡晴儿和于晓静支出去,从衣袖中拿出一本书递给江孜,还没说话,江母自己都有些不太好意思,声音都减轻了几分:“阿孜,今晚是你的洞房夜,有些事情你该学着懂一些,这书一会你自己再看看。”
江孜接过那薄薄的一本册子,不太好意思的同时好奇心爆棚,也不知道古代的这类教科书究竟画得如何……
等江母微红着脸说完就叫江孜自己看书,匆匆离开,只留下江孜一个人——真的,还让当娘的来跟她说要怎么圆房,这经历多少是有些尴尬的。
只是尴尬的劲儿过去了,江孜就对手上的小册子好奇心爆棚了,翻开只看了两眼,江孜立刻就合上了——我的妈耶,画得这也太露骨了吧?
突然觉得自己好有颜色,不太干净了。
还没等江孜缓过来,就听到房门被推开,于晓静跑了进来,后面跟着于晓静,江孜赶紧将小册子塞进枕头底下。
“藏什么呢?”于晓静想去抢,胡晴儿赶紧拦住,作为过来人,她哪里能不知道是什么,拉着于晓静去旁边的桌椅坐下,江孜也起身跟过去:“你少点好奇心,我要是敢给你看,你跟我都要死定了……现在什么时辰了?坐在屋里无聊死了。“
“这么夸张?算了, 我又不是非要看。”于晓静撇撇嘴,继续到:“还早着呢,离正午都还有半个多时辰,常平镇离得近,估摸着正午差不多也到了。”
于晓静嘿嘿笑着拿出一副木牌:“我可是偷摸着拿过来的,就知道你肯定无聊,咱们玩斗牛怎么样,这个简单。”
“玩玩玩!”江孜一口答应,胡晴儿有些好笑——她成亲的时候好几个姐妹留在屋子里陪她聊天,可没她们这么好玩。
或许是有新嫁娘好运加持,全场几乎就是江孜一个人在赢,运气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