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喜欢搞这种小动作。
比如在他们国内谈判,他们肯定会把对手的桌子摆的很靠墙,尽量压缩对方的空间,让对方空间变小,让自己空间变大。
此刻,现场布置了一张非常大的椭圆形长桌,一侧是两国国旗,每个人前面都放着名牌。双方各10人,佟志光坐在中间的位置,陈奇在他旁边。
另有翻译、记录员等。
陈奇的目光在红旗上停留片刻,心中唏嘘不已:平日总开玩笑似的说“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现在是真的到了。
又转到美方身上,没有认识的,但给自己的感觉非常熟悉——他在美国见多了这种白人精英。
自家翻译是个颇有气质的大姐,低着头认真准备着。
其实佟志光、陈奇的英文都很好,但外交场合有一条对等原则:要说自己国家的语言,哪怕会英文,也得由翻译转达。
佟志光看看时间,道:“梅西先生,我们可以邀请记者朋友进来了!”
“ok!”
约瑟夫梅西点头。
于是工作人员敞开大门,双方各6名记者,一共12名,进来咔嚓咔嚓拍照。但他们不会待全程,等双方致词结束就得离场。
“尊敬的美方代表们,欢迎各位来到bj!”
谈判以佟志光的致词开始,表示欢迎、希望友好商谈、共同合作云云,就是大体的基调。说完,翻译传达,对方也致词,再由他们的翻译传达。
一来一回,八分钟就过去了。
“……”
陈奇不动声色的转了下钢笔。
两国谈判与大家想象中的可能不太一样。想象中的谈判:吐沫横飞,你来我往,唇枪舌战,节奏飞快。实际中的谈判:节奏很慢,几个小时的谈判,双方可能只发言了几轮而已。
但也有例外,如果斗争异常激烈,那就可以提速。
这点跟联合国开会不一样,联合国本就是供大家吵架的地方,连打架的都有,赫鲁晓夫还脱鞋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