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殿外,秋风瑟瑟,枯叶纷飞,仿佛预示着大清江山即将面临的命运。
左宗棠带着一队精兵踏入大殿,他们脸上的不屑在明亮的宫灯下显得格外刺眼。
左宗棠走到道光面前,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皇帝陛下,您已经无路可逃。大清江山即将成为我军的囊中之物。我劝您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投降,这样可以保住您和大臣们的性命。”
道光目光低垂,双手紧握在龙椅的扶手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无尽的苍凉:“我身为国君,国民的安乐岂能不保,但国家的尊严岂能受损!我宁愿战死沙场,也不会向敌人低头。”
左宗棠后,放声大笑:“真是顽固不化!你这样做的后果,你知道会是什么吗?”
道光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挺直腰板,直视着左宗棠说道:“我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位臣子和百姓都能誓死抵抗,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一定能够抵御明军。”
左宗棠冷笑一声:“信念和决心?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不过是无谓的挣扎!您现在投降还可以保全性命,否则一旦我军攻入皇宫,你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道光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选择随时将背负千古骂名:“我明白你的意思,多说无益,我还是选择抵抗到底。”
左宗棠面露嘲讽:“抵抗到底?您拿什么来抵抗?您的军队已经溃败,您的臣子已经心灰意冷,大清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你的这个决定不过是自取其辱!”
道光的目光在大殿中扫过,看着那些面露绝望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的决定可能会让这些大臣以及自己的家人万劫不复。
但他更清楚,如果自己投降,那么大清的尊严将荡然无存,自己的名字也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知道我的决定随时会让我背负骂名。”
道光的声音有些颤抖。
“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清被敌人践踏。”
左宗棠听后脸色一变,他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坚决。他咬了咬牙:“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他挥了挥手,士兵们立刻冲向前去。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彻大殿:“等等!”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名载垣走上前来。
载垣走到道光面前跪下:“皇上,您的决定我明白。但我认为我们应该考虑另一种选择。”
道光一愣,不明白载垣的意思。
载垣抬起头看着道光:“投降并不是苟且偷生,只有皇子皇孙活下去,大清才可能再次崛起。”
道光听到这句话后,思想开始转变。
载垣转身对着左宗棠说道:“我们可以选择投降,但前提是必须保证皇上和全部大臣的安全。”
左宗棠听后,说道:“只要你们选择投降,大明一定会善待你们的,这个你们可以放心!”
“但是,如果你们不投降,那可能就是诛九族的罪了,你们要慎重!”
左宗棠继续说道。
这句话,让道光想起了他的妻儿,到了这会,现在再怎么挣扎也没用了,如果人能活着,说不定还有光复的一天。
“不要再说了,朕允了!”
道光的话在盛京殿上回荡。
自此,大明帝国不仅收复故土,而且还收复了一批重臣,如曾国藩、王茂荫、李鸿章、胡林翼等等。
复明六年三月,朱由复今年24岁,在天地会和白莲教的协助配合下,关内清军全部投降,大明的版图重回巅峰。
大明现在面临着三个大的问题:一是大明要在全域范围内搞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的资金还不够;二是现在的粮食产能不足,民以食为天,粮食供给不够容易动荡,而且要扩展军队也需要大量的粮食。三是金融制度的问题,崇祯皇帝守不住大明,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通货紧缩引发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