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反清复明:多子多福,从称帝开始 > 第46章 建立新式学堂,大家一起来高考

第46章 建立新式学堂,大家一起来高考

杨秀清和石达开在冯子材的发展下,成为了大明的将军。

冯子材、杨秀清和石达开开始西进,清军也没什么抵抗,大部分都选择撤离,云南府、成都府、贵阳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收复。

此时,大明已经收复了整个秦岭至淮河以南的地区。

应天府大明宫内。

“禀皇上,今南方已定,大明是时候完善各类制度,招揽天下英才。”

魏源拱手道。

“被你这么一提醒,是要建立新的制度了,大明要建设,可缺不了人才,你有何建议。”

朱由复说罢,魏源心念一动,接着说道:“皇上,臣以为,大明可以重新设立科举制度。让各地的士子通过考试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学识。但是,我们也要和以往的科举不同,可以设立新式的科目,比如文学、数学、历史等。”

朱由复听后赞赏道:“魏源,你这个提议很好。科目上再加上科学,让大明科学院负责出题和考核,此外大明不能再沿用旧的制度,这个制度就命名为“高考”制度。”

魏源拱手说道:“高考,这个名字颇具新意。臣必倾尽全力,确保大明能够选拔出最杰出的人才!”

朱由复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新的选拔制度,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新式大学堂。林都督,新式大学堂的筹建工作就交给你了。至于大学堂的教师,我会让大明科学院负责组织和管理。”

林则徐拱手回应:“皇上放心,臣定当不辱使命,尽快筹建新式学堂,为大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魏源,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你去完成。从今日起,我们将在文学领域全面推广白话文,并且在选拔考试中推荐使用白话文。魏源,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

朱由复望向了魏源。

“白话文?!”魏源有些惊讶:“皇上,几千年来我们似乎都没有尝试过在考试中使用白话文,恐怕会有不少阻力吧。”

“华夏以前也没有输过给西方列强,那为什么大清近10多年屡屡战败,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你作为大明文坛领袖,可以多在《大明日报》上发表些白话文的文章,引进这个新的潮流。”

朱由复一脸坚定。

“臣定当不辱使命。”

魏源拱手说道。

为了推崇白话文,朱由复也抽空在大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名字为《大明》,讲述了大明历代皇帝的奋斗史,得到了大明百姓的热捧。

此外,魏源开始着手制定“高考”制度的各项细则,他和大明科学院共同出题、监考、阅卷,确保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而林则徐开始在整个大明范围内建立新式大学堂,应天大学堂则成为第一个标榜。

大明国都的一角,一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它不同于传统的学堂,更像是一个知识的殿堂,这就是林则徐新建立的应天大学堂。

林则徐站在大学堂前,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他看着工匠们精心雕刻的牌匾,心中满是感慨。这座大学堂不仅是他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更是他对大明未来的期望。

走进大学堂,一股书香扑鼻而来。宽敞的教室里,崭新的书桌排列整齐,上面摆放着林则徐亲自挑选的各类书籍。从经典古籍到现代科学,这些书籍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世界。

在这里,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的探索者。他们自由交流思想,共同成长,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社区。

新式大学堂的建立不仅为大明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还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大明的考生考进大学堂后,完成学业就可以分配到各个地区工作。

高考制度很快在大明范围内推广开来,也让各学子纷纷认可,这显然要比八股文要领先几个世纪,于是,他们纷纷刻苦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堂。

复明六年一月,大明举行了第一场“高考”,大明的朝堂逐渐注入大量新鲜力量。

“高考”制度的建立,不仅为大明选拔出了众多优秀的人才,更为大明的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朱由复的这个决策,为大明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此,大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