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陈大督军,原来就是大金的北湘巡抚,一贯仇视我们起义军。当时迫于无奈投诚,但他心里一直对大金有效忠之心,三通兄以起义军自居,自然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李三通大吃一惊,“这可如何是好,陈督军高高在上,小弟可无法抗衡。”
戴平拍了拍李三通的肩膀,“陈仁泰虽然位高权重,但不是没人有可以和他抗衡。刚到任的郭议长是“四海会”老人,昌武军政府早知道陈仁泰狼子野心,这次委派郭议长前来就是为了制衡他。有郭议长在,陈仁泰翻不了什么大浪。”
说到这,戴平亲切的拉着李三通的手,“此次郭议长临来前,见了稼轩先生,先生说,不论是谁,只要为“驱逐鞑虏,复兴河山”做贡献,我都可以认下他为弟子。先生还夸了你,说你文才俱佳,是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
李三通心中一暖,怪不得省府没有用他的身份大做文章,原来是稼轩先生替他背了书。
这时戴平脸上露出异样的光芒,他紧紧盯住李三通的眼睛,“三通兄,局势如此,你是否忠于起义军,忠于稼轩先生。”
李三通心如明镜,这是要让他站队。他把右手举过头顶,伸出中间三根指头,“我发誓,永远忠于起义军,永远忠于稼轩先生,更加忠于郭议长。”发誓时表情庄重肃穆,旁人一看就知道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戴平对李三通的这番言辞很满意,微笑着点点头,“好,好,有了三通兄这番话,这滨州府的督府非你莫属了。”
李三通被戴平这一番话说的心都跳起来了,想不到选人站队还有这等好处,
他对戴平一低头,“请戴兄放心,只要我在滨州一日,滨州三百万民众必以郭议长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