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路并不容易走。
他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如果不走这条路,面临的风险将更大。
他会被翟天赐等人追杀,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
想到这,童知府下定决心,马上易帜举事。
这件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李三通,他们必须借助李三通是陈稼轩弟子的身份,才能抗衡翟天赐的咄咄逼人。
再顾不得什么慢慢谈,什么讲条件了,因为害怕省城新军清算报仇,童知府和王师爷火速决定了李三通为主,他们为辅的政治格局。
确定好利益归属后,童知府先是借着设宴为提督大人洗尘压惊的名头,一举在宴席上杀了死硬份子巡防营张标统,将不肯弃暗投明的的孟提督下入大牢,控制了整个府城。
接着,在众目睽睽之下,滨州最大的‘起义军头目’,起义军大统领陈稼轩最喜爱的弟子李三通李公子,在王师爷的引带下,和滨州府起义反正官员童世伦童大人,进行了友好会谈。
会谈结束,三人决定响应起义军“驱逐鞑虏,复我河山”的号召。
以李三通起义军的身份联名滨州知府童世伦宣布滨州易帜,拥戴省城军政府,并承认接受起义军大统领陈稼轩的领导。
实际上所有的决定都是照葫芦画瓢,都是照搬那些已经独立的省份公告。
易帜之后,滨州府和滨州各乡绅商贾,举行了隆重仪式。
放鞭炮,敲锣打鼓,迎接李三通这位滨州府起义军大头目游城。
李三通骑着高头大马,在童知府和王师爷的陪同下,威风凛凛地行走在街道上。
沿途所过之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争相目睹他的风采。
李三通看着沿途欢呼的百姓,心中也十分激动,他知道,这是他人生崭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