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从大亨到帝王 > 第十五章 时势变幻

第十五章 时势变幻

“可惜”胡大海一砸手掌,手上的铁链“哗哗”作响。

“喝酒误事啊。”胡大海一脸惆怅。

李三通见此情形,细问原因。原来胡大海收到“英雄帖”后,内心兴奋异常,竟偷偷跑到府城的艳春楼来喝花酒。

结果这段时日,童知府严令缉拿乱匪,胡大海撞到枪口上,被官府的细作发现马脚,一网成擒。

李三通知情识趣,不断奉承着胡大海,慢慢套着他的底细。

胡大海本身就是粗豪的性子,这几天在监牢里吃不好,睡不香,也无人说话。内心十分苦闷。

猛然碰到李三通这个说话好听的小兄弟,喜悦非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恨不得把心,肝,肺都掏个干净。

胡大海在离府城五十里外的二龙山开山立柜,手下有三百多兄弟,在方圆百里范围内也算叫的上字号的人物。

他平日和“四海会”也并无交集,但他素来钦佩陈稼轩的为人,所以这次听说“四海会”召集天下群雄驱逐鞑虏,恢复汉室江山,便兴冲冲地入了伙。

两人越说越投机,胡大海一时兴起,提议两人结拜为兄弟。

“三通兄弟,愚兄痴长你几岁,就当这个大哥了,以后你有什么事,大哥必定为你出头。”胡大海把胸膛拍的“咚咚”响。

李三通微笑了一下,“所谓达者为先,大海你的心愿是拜先生为师,而我已是先生的弟子,这个大哥看来还是我来当吧。”

胡大海犹豫了半天,还是认下了李三通这个大哥。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知府再也没有提审李三通和胡牛子,好像把他们两人给遗忘了。

胡牛子经过这段时间的缓冲,也不再哭泣了,只是每天呆呆地看着牢房的天窗,嘴里喃喃的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李三通和胡大海的关系则突飞猛进。

胡大海是个粗人,没什么心机,而且非常崇拜陈稼轩,对“四海会”的事迹是如数家珍。

李三通旁敲侧击的问了些“四海会”的切口,和江湖上的规矩。

胡大海没有怀疑,说的详详细细,清清楚楚。

李三通现学现用,故意说些套话。

等把胡大海绕进去,李三通又把刚学会的切口,江湖事以不经意的口吻说出,中间夹杂些“反金复唐”的口号,这更让胡大海深信不疑。

到了后面他也非常配合地跟着李三通一起喊口号。

牢房里的其他人也都见怪不怪了,毕竟牢房里关押的什么人都有,后面有些人闲极无聊,也跟在后面喊口号。

滨州府牢房的狱卒们也都知道这里关押的都是些乱匪,对他们的死活根本不在乎。

只要他们不闹事,那就随他们去吧。

于是李三通和胡大海天天如此,倒也一呼百应,其乐融融。

童知府这段时间不好过,好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

天下的局势每天都千变万化,让他目瞪口呆,而朝廷的毫不作为,让他期盼王师的心逐渐冷却。

这天,王师爷手持电文急冲冲地进了书房,正在研读《少年说》的童知府,一看王师爷的神色,就知道出了大事。

“大人,陈稼轩在昌武成立起义军政府,他担任军政府大统领,随即号召各省份独立,苏江,建福,陇西,南琼,新域,巴川,黔洲,西广,西陕,海青,藏西等十一个省尽皆响应,纷纷易帜独立,朝廷危矣。”

“啪”一声,童知府手中的书掉在地上,“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他无意识的嘟哝着,心中的噩梦终于成真。

“大人,应尽早决断,这次易帜了十一个省份,算上上回的五省,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变天了,这次…”王师爷攥了一下手中的电文,“朝廷可能真的撑不住了。”

童知府回过神来,一脸苦笑。

“师爷,有什么方略你就说吧,我心里乱的很,没有什么主意。”

“大人,敬山说陈巡抚现在在联系起义军,谈好条件后也准备易帜,敬山说陈巡抚的意思是让滨州到时候跟随,大家伙团结在一起,也可以壮壮声势。”

童知府神色一振,“我本就是陈大人的属官,陈大人如若举事,我自当跟随。”

王师爷看着神色轻松的童知府。略微提醒道:“大人,前段时间,滨州可是剿灭了不少起义军,为你请功的折子堆满了巡抚大人的案头。”

童知府脸色一僵,他前段时间剿匪可真是卖力,只杀的起义军人头滚滚,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