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吗?”
苏晚的丈夫是几个人里级别最低的,所以她没有开口。
周楠选这几个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四个军嫂代表了这个家属院四个不同的团体。
朱医生家境殷实,若不然也不会搬家的时候那样大的动静。
齐老师十分支持丈夫的后勤工作,所以人缘也是极好的。
小王嫂和农村来的军嫂关系十分好,老头老太太都能说上几句话。
苏晚来自小镇,受过女校教育,骨子里有些沉默谨慎,家属大院里也有一部分这样的军嫂。
周楠等他们都看完了,才开口说道:
“外面的情况,不管大家从哪得的消息,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一些。”
几个人面面相觑,报纸上肯定是一点都没有痕迹的,但她们自然有自己想要知道的渠道。
加上这几个月的供应大不如前,稍微聪慧一些都能猜到一二。
“后面树林的荒地大约有十六亩,未来五年时间,基地的后勤部已经下放给我们军属了。”
齐老师暗自在心中琢磨了一番开口道:
“这个地,怎么个种法儿?我们能做什么?”
周楠暗自感叹不愧为读书人,反应就是快。
她把自己的计划大致讲了一遍后,“家属里面,咱们几个就带头,自愿成立一个小组,分工协作。”
苏晚终于开口道:“每家出力没问题,出钱可能有些困难。”
小王嫂反对,“这有什么困难的,到时候丰收了,出力按出力气的分粮食,出力又出钱的多得呗,我们农村工分制度就是这样的。”
除了周楠,其他三个人都被小王嫂滔滔不绝的科普了什么叫工分制度。
等她们听明白后,小王嫂才忧虑道:
“只是现如今天气炎热干旱,我在树林里种的菜都长得面黄肌瘦的,粮食不知能不能种好啊。”
朱医生听完思考了片刻,不徐不疾道:“这里离浔河不远,只是如何想办法把水引进来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