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99章 张昭

第699章 张昭

同孙权骑马出巡诸军,向孙氏宗亲、各士人、武将等表示对孙权的支持,

让江东将士明确政权归属。其二,张昭辅政的时候,就安抚百姓,讨伐谋逆之人。他上表中央宣告孙氏的政治态度是尊奉汉室,

确立孙氏集团的合法性,下书明确宣告孙权继任,令诸将与官吏各司其职。之后每当有邻国的使者来吴国时,孙权都让张昭去接待。

孙权每次出征之时,张昭都会留守后方镇守。此后黄巾军起义,张昭又率领军队镇压。等到孙权讨伐合肥的时候,

就命令张昭去征讨匡绮。又率军在南城攻破了反叛军周凤等人。张昭又成为孙权的长史,与从前接受同样的职务。

后来刘备上表任命孙权兼为车骑将军,张昭为军师。孙权有围猎的癖好,当时他在狩猎的时候是有危险的行为,

张昭认为这对于君主来说是一件极为不恰当的事情,对其多次进行劝诫,但是孙权听不进去。

魏黄初二年(221),魏国派遣使者邢贞任命孙权为吴王。邢贞进宫门后不下车。张昭对邢贞说道东吴是可以对不恭敬的人进行执法的,

于是邢贞就赶紧下车。张昭此后又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封爵位为由拳侯。孙权到武昌时,登临钓台,饮酒大醉。

他就让人用酒泼洒大臣们。张昭当时神情严肃一言不发,起身走到外面的车中坐着,

孙权派人喊他进去张昭拒绝并以商纣王做例子劝诫孙权,孙权于是就沉默无言面露愧色,停止宴饮。

当时,孙权决定设置丞相,大家都认为张昭合适,但是孙权并没有让张昭做丞相。后来前丞相孙邵去世,

百官又推举张昭,但是孙权还是没有起用张昭而是起用了顾雍。同时,张昭与孙权之间就有战略分歧和政治立场冲突。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就寄信给孙权让其送质子于曹操那里。孙权召集群人商议此事,

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能决定,孙权心中已定,他不愿遣送质子。在西征江夏郡黄祖之事上,

鲁肃不仅拟定了西征江夏,进而征服荆州刘表的计划,更明确提出要“鼎足”江东割据一方,

正中孙权下怀,但是张昭针对鲁肃的计划,对其进行了抨击。不久,恰逢黄祖健将甘宁来投奔孙权,

并就西征之事向孙权献策,孙权对甘宁的建议十分赞同。当时张昭为此诘难甘宁,以吴国自身危急,

如果军队真的西征,必然导致吴国国内大乱这一后果来阻止甘宁的计划。但是甘宁劝张昭不要太过于担心出乱子,

要追慕古人。孙权更加支持甘宁的计划,让甘宁不要太在意张昭的话。后来孙权西征,果然擒获黄祖,

并俘虏了黄祖的全部军队。自此,张昭与孙权以及江东的几位主要将领的政治理念越来越相抵触。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明确表示希望孙权归附北方,而且当时江东大部分士人都有“投降”之意,

张昭也考虑到曹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轻易抗拒他。而且当时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

吴国对抗曹操的军事优势——长江也便失去了,同时曹操一方的军事实力是吴国不可比拟的,

所以张昭综合考虑下来就是吴国也应该归附曹操,但是孙权和周瑜等主战派不想轻易屈服于曹操。

孙权即皇帝位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黄龙。文武百官都来朝会,吴王把功劳归于周瑜。

绥远将军张昭,举起板想要歌黛颂德,没等开口说话,吴王就对张昭说:“如果当初听了张公的计议,

现在已经要饭了。”张昭极为羞愧,伏在地上直流汗。在孙权称帝过后,张昭年老多病了就想归乡,

于是孙权就改任他为辅吴将军,改封为娄侯,后张昭在家著述了《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和《论语注》。

张昭在对孙权劝谏时都是忠謇直言,丝毫不顾及孙权作为帝王的面子,后来孙权让他停止一段时间上朝进言。

之后蜀国的使者来到东吴,在与蜀国使者谈话的过程中竟无一人能与蜀国使者辩论,于是孙权才派遣使臣召回张昭,

后张昭说之前太后、桓王将孙权托付给他,所以张昭想尽臣子的节操,来报答这般厚恩,

使自己在死之后,有可为人称道之处。但是张昭多次违逆孙权的意旨,认为这一次过后自己再无机会报效国家,

不料现在又得以报效陛下于朝廷。但是张昭认为服事国家,志在忠贞不移,是不能改变思想以求得世间的尊荣和皇帝的欢心,过后孙权向张昭深表歉意。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因为公孙渊派人前来称藩,就派张弥、许晏前往辽东任命公孙渊为燕王。

张昭劝谏孙权说到公孙渊是因为害怕被征讨才前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