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91章 孙坚

第691章 孙坚

小路得以逃脱。祖茂被追得走投无路,只好下马将红毡帽挂在坟地中间一根烧断的木柱上,

然后躲进草丛。董卓的骑兵看到后,把木柱包围了好几层,走进一看才发现是一截木柱,于是掉头离开

孙坚逃脱之后,又重新收拢散兵,聚合军队,在阳人(今河南省临汝西)与敌军展开激战,击败敌人,

斩杀董卓的部将华雄等人。这时,有人在袁术面前说孙坚的坏话,离间两人,袁术怀疑孙坚,不给他运送军粮。

阳人距离袁术的驻地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有一百多里,孙坚连夜骑马赶去见袁术,在地上比划着说明情况。

孙坚抱怨,自己和董卓没有仇恨,冲锋陷阵不畏艰险,反而被袁术怀疑;袁术听了他的话,局促不安,马上调发军粮,孙坚随即回到驻地。

董卓畏惧孙坚的勇猛,于是派部将李傕等人前来求和,让孙坚列举亲属子弟中可以担任州刺史、郡太守的人,

答应上表朝廷,全都任用为官。孙坚认为董卓违背天意、大逆不道,坚决拒绝和解。孙坚于是挥兵推进到大谷关,

距洛阳只有九十里。董卓只好下令把都城向西迁入函谷关,纵火焚烧洛阳城。孙坚攻占洛阳,

修复汉朝先帝的陵墓,填平被董卓发掘的墓穴坑洞。做完这些事,孙坚才引兵退回,驻扎在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率军征伐荆州,进攻荆州牧刘表。刘表命部将黄祖率军在樊城和邓县之间迎战。

孙坚击溃黄祖的军队,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城。孙坚追击黄祖,独自骑马来到岘山(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以南),

结果被黄祖的士兵用箭射死。长沙人桓阶早年曾受孙坚举荐为孝廉,他冒险拜见刘表,请求为孙坚办理丧事,刘表钦佩其义举并同意。

孙坚死后,他哥哥孙羌的儿子孙贲统率其部下依附于袁术,袁术又上表推举孙贲为豫州刺史。

后来,孙坚的长子孙策脱离袁术,率军平定江东;孙策死后,孙坚的次子孙权建立孙吴政权并称帝,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并将其葬于高陵。

时人对孙坚的评价褒贬不一。汉献帝刘协称赞孙坚平叛有功;

东汉权臣董卓认为孙坚善于用人;孙吴将领朱治评价孙坚举义兵讨伐董卓,可谓“声冠中夏,义士壮之”;

晋朝史家陈寿评价孙坚“勇挚刚毅”,曾劝谏张温诛杀董卓,“有忠壮之烈”;

汉末军阀公孙瓒、晋朝学者陆机都认为孙坚在汉末乱世之中,仍然保持忠勇,为朝廷举兵平定叛乱、讨伐董卓、安定宗庙,算得上是忠臣。

但魏明帝曹叡认为孙坚“劫略州郡,遂成群凶”,后来孙策、孙权割据江东,心怀叛逆;

魏晋时期大臣华谭认为,孙坚虽然受到时人称赞,讨伐董卓有功,但在攻打襄阳时疏忽大意,最终被敌人射杀。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孙坚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将领中最有忠烈的名声,如果他得到汉朝的传国玉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