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实力增强,却对他没啥影响。当你站在100层的时候,会在乎别人在1层还是2层么,反正都在你的脚下。
赵惆也好,卢咏祥也罢,都是杨恺为了牵制吴秀才的手段。
等他西北军再发育发育,把重工业兴办起来,这些地方军的不过是搂草打兔子,顺带脚的事情。
吴秀才在鄂北练兵,第三师重新拉拢了起来,尤其是拿下川蜀省后,自信心重新回到了心坎里。
杀鸡儆猴的坤已经选好了,就是豫南省的赵惆跟江州省的卢咏祥,拿下这两位,大江一线都将是他吴秀才的控制区域。
有了沪城这般发达的大城市,随随便便就可以拉出数千万大洋。
去督军活动的游行达到了气氛的最高点,如果不罢免几个督军实在说不过去。
由总统府致电全国,拿下赵惆督军的职位,任命其为豫南省兵马元帅。
安排李佩担任豫南省省长一职,统管豫南省的政务工作。
其实在督军设立之初,便存在省长与督军两职,一个掌管政务,一个掌管军权。
省长的职务比督军还大,可随着总统政权衰败,各省宣布自治。有兵权的督军话语权就提升了上来。
这年头,有枪有炮才有话语权,否则别人谁听你的。
如今去督军活动也需要解决督军手上的兵,否则去不去督军没有任何意义。
吴秀才一边推动政令,一边整个第三师,命令冯一祥的16旅率先站住豫南一线。
守住铁路线,方便他的部队源源不断的开拔过来。
双方必有一战,赵惆也马不停蹄的筹备兵力,把新得手的一批装备分配到嫡系部队上来。
在铁路一线部署了三个团,呈品字形防守。
杨恺不太理解,让人通知赵惆,这都基本上闹掰了,还不把巩城兵工厂给围起来?
有了兵工厂,他可以再拉起三五万人,到时候十万大兵在手,管他吴秀才还是李秀才,统统让他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巩城兵工厂在花城与豫南州城之间,仅有一个团的闲散兵力,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杨恺命令云龙部抽调兵力,向巩城方向出发,封锁巩城通往外部的几个出口,设立哨卡,许进不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