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粉末。
“速依老人之言,迟恐不及,附‘神仙丸’解毒散三包,四月之期,足可找到双色魔。知名不具。”
看完这几个字,房英迷茫了。他想:他显然早已看破自己行止,才告诉自己许多秘密。而且这番善意示警,显出他也是“吾道中人”,既是志同道合,何不开诚布公呢?
何况九大门派中,已有六大门派的掌门人已变成假的。这等严重的情势,他既已知道,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
他开始觉得这老者是个令人莫测玄妙的谜。那么他是谁呢?
塔外已是夜幕低垂,房英却浑忘时间,脑中拚命想着:“他是谁?”
倏然,房英跳了起来,他想起那份“急令”!
“啊!莫非就是父亲他老人家?”
房英神色一振,一股亲情,油然而生。他虽然不能确定自己这种猜测是否对,但却觉得与“急令”上的“据查房天义在开封现身”的消息太已巧合。
这时,房英再也不敢逗留,把“神仙丸”解药慎重地放人怀中,随手一搓纸团,扬起一撮白粉,下了“郑王塔”。
夜色已浓,远望开封城—片灯火。他急急地向前宫奔去,为了证实“扁老”的身份,他亟欲找他再见一面。
在房英心头觉得,这次面对面,只要自己先把底子亮出来。那“扁老”必不至于再隐蔽身份。那时,不论扁老是否是自己的父亲,有两个人在一起,终比孤身一人力量大得多。
转念中那深院巨宅,已在眼前,房英目光一瞬,禁不住—片讶然。
前宫大门敞开,灯火通明,门口屹立着两名前宫爪牙。
这是“前宫”从未有过的现象,自房英进前宫总坛后,大门日夜紧闭,非有人出入。不会开启,那么现在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他怀着疑虑,走到门口打出梅花手势,脚刚跨过门槛,却见四名大汉扛着一口棺木,从院中抬出来。
房英一愕,闪过一旁,就近向门旁大汉低间道:“谁死了?”
大汉冷冷道:“扁老。”
“扁老?”房英脑中轰地—声,—颗心几乎跳出胸口?迅速忖着:“这怎么可能?”口中急急轻声道:“老兄,你是说那个替宫主赶车的老丈?”
“嗯。”
“死在那里?”
大汉向门外一指,道:“就在大门外百尺左右。”
“怎么死的?”
“被别人一掌毙命,头骨破裂,面目不辩,唉!好惨,还是咱们头目回来发现,听说宫主大为震怒……”
房英震惊地听着,觉得大出意外,正自失神,耳中听见大汉道:“喂,老弟,要关门了!”
房英悚然惊醒,目光一扫,棺材早已抬出门外,走得无影无踪。他才暗暗一叹?茫然穿过大厅,转身去右院自己住屋。
想再见“扁老”是谁之谜,也跟着埋葬。
他失望地进入卧室,倒在床上,脑中空洞洞地,只在想:他怎么会死呢?
一侧身倏见枕旁露出半截纸角,房英一怔,急忙伸手抽出,只见上面寥寥写着:“余已‘尸遁’,勿念。知名不具。”
房英一跃起身,长长吁出一口气,顿觉心头一松。
从语气上看,这几个字必是“扁老”所留,“尸遁”正是江湖“瞒天过海”的一种手法,问题是,以前宫宫主的聪明机警,怎会被瞒过去?
现在,他想起在塔中与“扁老”的对话,觉得“扁老”的话,似乎都另有深意。
他回想自己混入魔窟的目的,本是为了探探其中隐密,然而在这“前宫”之中,的确巳没有什么作为。
若能找到“邛崃双色魔”,混入“天香院”总坛,的确要比在“前宫”中强得多。
这时,他不禁喃喃道:“对!我也该走了!”
是的,房英已决定悄然而辞。他并不是单纯地觉得“扁老”的话,另有深意,而是他有更大动机,更大的欲望。
他想看看“天香院”总坛,要得到更多的机密。古人有句话:要拔树应先挖根。因此,他更有一份狂妄的希望,他要明目张胆地进入龙虎坛,把这个主要的祸根,从根铲除。
于是,第二天清晨,房英走出“前宫”后,摆脱跟踪的爪牙,悄然出了开封城。直奔淮阴。
淮阴城并不大,但历史上因汉朝名将韩信曾落户在此而辉煌过。
离淮阴城东三十里,就是云梦大泽的边缘。
无数的沼泽,细流,加上漫无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