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碧血金刀 > 分章完结阅读11

分章完结阅读11

春兰说道:“其实要报恩也非常容易,只要记住你的诺言,也就够了。”

金盏花一惊,他顿了一下,说道:“春兰姑娘,你的意思是说……。”

春兰立即反驳地说道:“怎么?刚刚说的话就已经忘了?要你将江湖上那些见闻,说给我家小姐听。”

金盏花说道:“春兰姑娘,我金盏花虽然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每一句话是肺腑之言?岂有信口说话不认帐的道理。”

春兰说道:“既然如此,但看你以后的行动了。”

金盏花说道:“只要方府宅大,小姐又是身在深闺,我怎么能够经常出入此间。再说,倩柔姑娘小姐是名门闺秀,我一个江湖浪子,如此出入此间,恐怕有辱小姐的名声。”

春兰沉下了脸色说道:“如果你还提名声二字,今天你的行为就已经妨害了我们小姐了。”

金盏花连忙说道:“可是,我……。”

春兰拦住他说下去,她用很沉重的语气说道:“金盏花,你今天听到了,也看到了,由于你的意外来临,使我家小姐过了快乐的半天。我说句实话,我家小姐是很少有这样快乐的。”

金盏花忍不住把方才的想法提出来问道:“怎么会呢?”

他立即想到另一个问题:“倩柔姑娘有病吗?是什么病?”

春兰摇摇头,她突然变得有些感伤,说道:“金盏花,你去赴约吧!记住!只要你有心让我们小姐快乐,一切困难都不会存在的。”

金盏花还想问什么,可是被春兰双手推出门外,砰地一声,关起了园门。

留下金盏花在门外怔怔地站了许久,心里疑惑得不到解答。

有人说:“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虽然说张英只是“大学士”,是不是就等于宰相?而且有清一代并没有“宰相”的官名。但是桐城县人对于城西张府,习惯上都称之为“宰相府”。而且引以为荣。

民间的称呼,与朝廷的礼仪体制无关,也没有人会在这方面下考证的功夫。

在桐城县人的印象里,宰相府是皇宫内院以外的第一等人家。但是,宰相府给桐城县的感觉,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高不可攀。

相府门前,紧闭的大门外面,坐着三三两两的“二爷”,跟路过的小贩,照样的扯几句谈话,而不是横眉坚眼仗势欺人。这一点是与张英父子的为人作风很有关系。

关于张英的平易近人,有许多传说,流行在桐城县的那里之间。

附录一则,以供消遣。

据说,张英当年最得势的时候,桐城县有三个读书人,进京谋事。

既然进京,千里迢迢,总是希望谋得一官半职也不负跋涉之苦。

三个人在路上一商量,到了京城去找张英这位老乡。常言道是: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虽然他们根本不认识张英,同乡晚辈来求见,总得有个照顾。人不亲土亲,大家都是桐城县人!

经过千辛万苦,三个人到了京城。

找到一家小客栈,稍事换洗之后,便写下大红帖子,以“乡晚”自称,到宰相府去见张英。

到了相府,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三人站在门外,不敢上前。

过了许久,从大门里踱出一位老者,面带慈祥微有胡须,穿了一件古铜色的棉袍,背着手踱出门外,后面跟着几个人,都站在远远地。

老者看到三人畏畏缩缩地,便招招手,问他们是做什么的?

三个人看这老头挺和气的,便老实地告诉他:“我们三人是从桐城县来的,要来见老相爷。”

老者“哦”了一声,缓缓地问道:“你们要找老相爷干什么呢?”

三个人实话实说:“我们三个人从家乡进京,想谋差事。京里一个人也不认识,只有来见老相爷,看看他老人家,念在同乡的份上,赏个差事。”

老者点点头说道:“要找差事,也得要有本事,你们几个人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一提到这件事,这三个桐城县人精神百倍,三个人都说道:“桐城县是文风荟萃之地。那一个读书人不是精通经史,熟读诗书。至于那些诗词歌赋,更是不消说得了。”

老者听他们三个说得天花乱坠,便含笑说道:“既然如此,我要考一考你们。”

那三个人立即说道:“请出题,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老人家请随便考。”

老者微笑说道:“用不着考那么多,我只问你们,千家诗会不会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